省党代会省部属高校代表团在审议报告时表示—— 下大力气全面实施高教强省战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6-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省党代会省部属高校代表团在审议报告时表示——

下大力气全面实施高教强省战略

本报讯(记者 武怡晗 李 平)6月12日上午,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在省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省委书记车俊在报告中对高等教育的阐述引起了热烈反响,省部属高校代表团在审议报告时表示,要狠抓学习和落实,按照“双一流”标准,全面实施高教强省战略,加快提升我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报告提到,高等教育是制约我省创新发展的突出短板,必须下大决心全面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瞄准“双一流”目标实施好省重点高校建设计划和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增加省重点建设高校和学科的数量、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扎实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支持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追赶世界一流水平,支持重点高校的一批学科达到国内一流、争创世界一流,大力引进国内外著名高校在浙江办学,发挥好高校在创新驱动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报告举旗定向,催人奋进,鼓舞人心,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省委教育工委书记何杏仁说,报告用较长篇幅阐述了高等教育在创新驱动中的重要作用,首次提出要全面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对全省教育系统是极大的鼓舞、有力的鞭策。她表示,要紧抓会议精神的学习,迅速组织全省高校师生认真学习领会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自觉把高等教育放到“两个高水平”的目标中来思考,放到“四个强省”建设的全局中来谋划,切实强化使命担当。要紧抓落实,认真谋划高等教育强省建设的具体路径,在对接国家“双一流”建设、推进省重点高校建设、深入实施一流学科建设及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加快提升我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中,把握主要任务、抓住关键环节、坚持精准施策,努力推动教育各项事业发展。

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表示,报告提出高等教育强省战略,对浙江大学发展提出明确要求,我们深受鼓舞,深感责任重大。今后浙江大学将继续立足浙江、服务浙江,坚决扛起引领浙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使命,加快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创新型大学。进一步发挥“领头雁”作用,构建浙江高等教育联盟,支持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省内高校建设,服务高等教育强省建设;发挥“创新源”作用,建好紫金众创小镇,积极参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等建设;发挥“人才泵”作用,集聚世界优秀人才,更好服务人才强省建设;发挥“思想库”作用,继续推进智库建设和决策咨询服务,提升文化传承创新,助推浙江发展。

报告为我省高校的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钱晓芳说,报告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和高等教育,学校将提高政治意识,坚守育人阵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扎根浙江大地办好学、育好人,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发挥人才专业优势,更好服务文化浙江、美丽浙江建设。浙江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蒋国俊说,学校将加强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发挥浙师大非洲研究院作用,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为创新强省、人才强省和开放强省作出更大贡献。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周国模说,学校将为推进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贡献力量。浙江财经大学党委书记李金昌说,学校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加强财经人才培养、财经智库建设,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如何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目标来贯彻落实高校强省战略?与会代表各抒己见。浙江工业大学校长蔡袁强表示,有必要强化全省高等教育前瞻性规划,重点支持一批省属高校快速成为区域特色鲜明、全国一流的地方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党委书记杨立平则建议,在“双一流”建设中,既要扶强,也要扶特,要加强高校特色学科建设,发挥下沙高校集聚的优势,省市校联动,加快在下沙打造“大创小镇”。

作为一线教学科研人员,浙大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积明说,推进“双一流”建设,应当立足国际一流水平,但更应体现中国特色,才能实现从“跟跑者”“并行者”向未来“领跑者”的转变。浙江传媒学院教师卢睿蓉也认为,高校不仅仅要引进国际化人才,还要打造国际化教育平台,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而浙师大教师张可伟说,高校要科研和成果转化“两条腿”走路,着眼于亟待破解的选题,解决生产一线的难题;要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注重本科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质疑精神的培养。

6月13日,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省部属高校代表团在审议省党代会报告。图为党代表、浙江大学公法与比较法研究所党支部书记郑春燕(右一)在发言。 (本报通讯员 董旭明 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