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来一场“纸之旅”吧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6-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朱 丹

用纸箱搭高做成课桌,把纸盒加工变成凳子,用纸板和纸筒竖起一块黑板……近日,杭州市富阳区灵桥镇中心幼儿园的大班孩子利用纸质材料建构了一个他们眼中的小学课堂。在这个孩子们自己打造的情境中,他们似乎变成了真正的小学生,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认真听讲台上的“小老师”上课。

在灵桥镇中心幼儿园,80%的低结构材料都是纸圈、纸板、纸箱等纸质材料,而这些全都是孩子们通过一场又一场的“纸之旅”换来的。那么,他们的“旅程”究竟是什么样的?

“我的家乡自明清以来便是小有名气的造纸之乡。现在,我们这儿不仅有纸文化创意企业,还有生态造纸企业。我们的爷爷是已经做了40多年元书纸的老行家,我们的爸爸、妈妈还是立体造纸厂的高级工程师……”该园大班孩子一边介绍,一边把记者领进了“纸之旅”的重要站点——“绿色小屋”。每周五,来自该园各个班级的“环保小卫士”会将过去一周回收起来的牛奶盒、纸板、纸片、塑料瓶、易拉罐等送到“绿色小屋”,然后动手分一分、数一数、称一称、记一记、理一理,自主进行垃圾分类。到了月底,该园教师会把孩子们回收的“纸垃圾”打包整理,送往当地的生态造纸企业换取幼儿园需要的纸类材料和纸质工艺品。

“通过‘以废换纸’,孩子们了解到,原来20个牛奶盒可以做成一个小笔筒,200个牛奶盒可以做成一张小凳子,而2000个牛奶盒可以做张小桌子。纸循环绿色活动已经成为我们和生态造纸企业合作的一个重要项目,发挥了地方资源极大的教育价值。”园长程波告诉记者,两年来,该园基于地方资源,开展了以“纸”为主题的园本课程建设。而这一课程的诞生,恰恰源自孩子们的“一百个念头”。一次,该园教师在给孩子们讲述“蔡伦造纸”的故事时,他们对造纸产生了许多疑问:“纸是用什么东西做的?”“造纸的工具是怎样的?”“造纸厂里是什么样子的?”……于是,教师们抓住了这次契机,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困惑设计调查表,对在造纸厂工作的家长或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访问,并用符号、绘画等方式记录,最后回园与同伴、教师分享。

由于每个孩子对于“纸从哪里来”没有相对完整和统一的认识,为此,教师们整合社会资源,组织幼儿去手工造纸厂参观,让孩子对“碾料—捣浆—操纸—牵纸—晒纸”的造纸过程有了真实的体验。不仅如此,该园邀请了拥有40余年造纸经验的蔡爷爷进园指导,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探究造纸全过程的“我是小蔡伦”工作坊:在碾料区,他们发现纸浆的软硬与水量多少的关系;在操纸区,他们捣浆、捞纸、放纸、压纸;在晒纸区,他们验证“纸必须晒在室内才能保持纸张平整度”的秘诀;在修剪区,他们对纸张的数量进行统计,对纸张的长度、宽度进行测量,对不平整的纸张进行修剪等。

随着“我是小蔡伦”工作坊的开设,越来越多关于“纸”的课程活动在该园不断生发。例如,在该园的“玩墨”游戏中,孩子们在自己亲手造的纸上作水墨画。有所区别的是,他们很少用画笔来作画,而是利用绒线、报纸、绉纸、棉签、棉球、树叶、石头、竹筒、酒瓶等材料,“玩转”水墨画。无论是每周一次、每次一小时的全园性“玩墨”区域活动,还是以班级为单位、富有班级特色的“玩墨”区角活动,孩子们都可以自由创作、快乐表现。此外,孩子们还对废纸通过剪、撕、贴、喷、吹、压、滚等别出心裁的作画方式,与教师共同进行主题环境创设,这使得每一个走进灵桥镇中心幼儿园的人随到之处都能欣赏富有童趣的纸艺作品。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童眼看科技     下一篇:四版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