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终身教育生态 推动社区教育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2-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是新时代构建高质量体系的重要内容。作为提高国民素质、强化社会建设抓手的社区教育,社会意义日益凸显。2011年以来,泸州开放大学以“党政主导、党派参与、资源整合、项目推进、服务社会”的模式推进社区教育工作,将社区教育与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工作结合,着力推进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以社区教育促进基层治理。

    加强合作

    全面增强社区教育发展合力

    探索党派合作,努力扩大社区教育影响力。党派参与社区教育,是学校开展社区教育的创新和亮点。自2012年泸州开放大学与致公党四川省委达成合作协议以来,致公党中央、省、市领导多次来校调研指导社区教育工作。双方共同开展形成了“杜家街社区教育学习中心”“致公圆梦大讲堂”“法王寺村社区治理”和“致泸合作十百千工程”“致公科普活动中心”“致公图书角”等系列品牌项目,各类培训达10万余人次。2017年,“致公·社区大学”项目获致公党中央社会服务工作优秀成果称号。

    加强部门合作,不断增强社区教育凝聚力。近年来,学校积极与市级部门合作,通过承接承办、合作协办等方式,组织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和大型培训活动。针对农村经济困难女性素质提升,学校与市妇联分别于2017年和2018年协同举办“精彩人生·女性终身学习计划”项目,开展各类培训30余场次,线上、线下学习居民达万余人。与有关单位协同组织,开展泸州市乡村少年宫辅导员培训、消防技能大赛、安全文明知识竞赛、社区干部培训、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大型活动100余场,培训各类人群万余人。社区教育工作得到各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构建资源联盟,持续增强社会参与力。为了组织和汇聚全市各级各类教育资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终身教育的需求,学校积极倡导成立市社区教育资源联盟,目前首批包括驻泸高校、民办学校、企业、医院、社会组织、协会等30余个单位签署联盟合作协议,共同举办“泸州市资源联盟单位课程体验周”,采取“一对一”结对帮扶社区教育等方式,着力解决社区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场地、师资、课程以及经费不足等问题。

    内涵提升

    全面促进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注重特色导向,推进社区教育品牌化发展。一是针对假期留守儿童问题,推出“六一·乐学堂”系列课程。2014年以来在寒暑期设置了书画、作文、手工、舞蹈、礼仪、体育、家风家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法治宣传、环境保护和文明宣讲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和实践活动,培训人次达10万。既极大丰富了孩子们的假期生活,提升了文明素养,又消除了在外务工父母对孩子假期在家安全问题的担忧。

    二是针对农村经济困难人口就业问题,推出“致公圆梦大讲堂”系列课程。立足农村现实条件和资源禀赋,围绕乡村振兴和精准脱贫分类进行产业发展,开展文化旅游、居家养老、家政餐饮、乡村治理等线上线下培训活动。其中,“精彩人生·女性终身学习计划”项目,设置了婴幼儿护理、烹饪实操、家电维修等实用技能课程,培训人数万余人次,并会同相关部门推荐部分学员到成都、北京等地工作,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三是针对社区老年人文化供给不足的问题,推出“爱·系列”“酒城六艺堂”等课程项目。设置了“爱·美丽”“爱·健康”“爱·舞蹈”等老年课程,设置包括电钢琴、烘焙在内的特色课程,年均培训达5万人次,极大丰富了社区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浓厚了社区文明和谐的氛围。

    四是开展“一校一品”特色教育项目申创工程。由各级各部门各社区教育机构申报特色教育项目,相继推出了“百和莲枪传习”“智妈妈,智生活”“腰鼓文化”等一批特色教育项目,既充分调动了各社区学院、社区学习中心的积极性,又极大丰富了社区教育内容和形式。

    注重改革导向,推进社区教育科学化发展。在推动社区教育实践的同时,学校同步推进社区教育研究工作。学校申报的“社区教育参与社会治理试点”获批2018年四川省教育综合改革项目,同步推进了29个项目,其中“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教育的实践探索”和“社区教育参与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两个子项目已完成,形成《“同心筑梦”社区教育参与社区治理成效报告》,“赵阿姨的社区人生”“社区学电脑,农村老年人也能‘玩’出彩”“学习,让生活更美好”等经典案例研究成果。2017年,“乐学大课堂”项目获评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丝网花制作”获得国家教育部门社区教育研究中心第二届“传统文化进社区微视频大赛优秀奖;2018年,“致公圆梦大讲堂”项目获评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2019年,学校荣获全国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称号。

    探索模式

    全面推进全民终身教育

    为了让社区教育能真正成为为社区“输血”、为群众“解忧”、为敦亲睦邻“架桥”的“筑梦者”,在实践中探索社区教育的长效运行机制。

    资源共享、多方参与、共建模式。通过资源共享、多方参与、共建挂牌成立了“泸州开放大学·天立社区教育学习中心”。天立社区秉承“居民自治水平提高一分,社区治理成本下降一寸”的理念,紧扣“参与社区治理、加强服务能力”这一中心任务由社区居委会引导、居民参与管理,积极探索社区教育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机制:一是优服务、搭建学习平台,优化居民教育培训途径;二是建队伍、倡文化,逐步形成参与自助体系;三是强能力、创机制,最终形成“社工+社区+社区骨干、自组织”的参与式治理机制。5年来,天立社区教育学习中心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培训人次达5万,辐射周边11个社区2万余人,课程培训居民满意度达98%。

    非遗传承,“131工作法”。泸州开放大学积极研究探索,凝练工作机制,助力社区教育更上一层楼。比如,在传承非遗文化中形成了“131”工作运行方法:聚焦同质非遗文化项目,集聚1个非遗文化群,通过进社区、进课堂、进研学“3进”方式开展活动,搭建1个展示宣传平台,多措并举在全市范围开展“非遗文化”传承活动。6年间,学校组建师资团队20人,建成非遗文化课程资源9门,开发研学线路4条,组织学生或市民参与非遗文化学习人次达5万,让泸州市广大市民有更多渠道和机会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未来,泸州开放大学将向“京津冀”“长三角”“大亚湾”地区社区教育发展高地看齐,坚持共建、共治、共享“一体多元”的发展理念,以建设新时代示范性开放大学的总体目标和定位,奋力开启新时代社区教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征程,为进一步推动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贡献力量。

    (邓克刚 王晓健 何韬)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