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拐防骗教育要治“真病”见真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2-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有媒体报道,近日,湖北省老河口市公安局民警来到当地一所幼儿园,穿着便装说自己是老师,其实扮演的是“人贩子”,利用手中的“奥特曼”玩具引诱小朋友做游戏,短短十分钟骗走一群小朋友。 

    这群小朋友是幸运的,他们没有落到真正的人贩子手里。提起人贩子,足以让人闻风丧胆。他们往往团伙作案,利用孩子的天真和热心,花言巧语将其骗走。人贩子可怕亦可恨,他们不仅残害儿童的身体,剥夺儿童的自由,更是让无数的家庭支离破碎。

    近年来,党和政府不断加大对人贩子的打击力度,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反对拐卖人口行动计划(2021—2030年)》,坚持和完善集预防、打击、救助、安置、康复于一体的反拐工作长效机制,拐卖儿童的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儿童合法权益得到有力保障。但警察扮人贩子,十分钟骗走一群孩子的故事告诉我们:防拐防骗教育一时都不能松,一刻都不能停,只有全社会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从源头上构筑起有效预防拐骗儿童的坚实屏障,才能守护孩子的人身安全,才能让孩子度过幸福的童年。

    学校通过开展安全教育,教会学生应对各种危险的方法,教会学生生存之道,学生才能更好地成长。从这个角度来讲,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应当在防拐防骗教育中承担应有责任。但是,当前安全教育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在一些学校,安全教育大多是听讲座、看录像。安全知识不能嵌入到关联课程当中,与学科知识缺乏有机融合。安全演练场景不真实,步骤太简单,都会影响安全教育的实际效果。

    邀请警察到幼儿园开展防拐防骗教育,这种真实场景演练式的教学方法,是治“真病”、见真效。警察扮成人贩子,使用“雕虫小技”便将学生骗出幼儿园,并且是“全军覆没”,给安全教育敲响了警钟。学生受骗之后,警察再讲解防拐防骗知识,学生强化学习记忆,“吃一堑、长一智”,以后不再上当。这种教学方法情真意切,值得其他中小学、幼儿园借鉴。

    提高防拐防骗教育实效还需要善于利用数字技术。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和VR技术在教育教学当中广泛应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也得到学生认同和喜爱。在虚拟空间设置拐骗场景,让学生以VR游戏闯关的方式,去学习如何识别人贩子,如何防拐逃脱,学生往往乐此不彼。安全教育与VR技术手段相结合,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安全教育就会充满活力。

    家庭是第一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不可或缺。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要对孩子进行交通出行、健康上网和防欺凌、防溺水、防诈骗、防拐卖、防性侵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帮助其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其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家长要从自身做起,提高思想警惕和防范意识,用正确的言行为孩子作出表率,引导孩子养成防微杜渐的好习惯。家长可以采用适当方式,对孩子进行防拐测试,趁热打铁告诉孩子,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礼物,不要为陌生人带路,正确识辨军警、安保人员,遇到危险可以找有关人员帮忙。

    防拐防骗教育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需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儿童安全的良好氛围,让拐卖儿童的犯罪行为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要开展社会面上的防拐防骗安全教育,曝光打拐典型案例,通过以案说法、以案普法的方式,警示和震慑人贩子。全社会携起手来,关爱儿童,守护儿童,才能斩断伸向儿童的鹰爪,实现“天下无拐”。

    (作者系湖南警察学院副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