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体育人才培养 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2-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新时代体育可在乡村振兴中发展壮大乡村体育,主动对接乡村振兴需求,贡献体育智慧和体育力量,赋能乡村人才凝聚、乡村产业经济发展、乡民素质提升。广州体育学院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守“扬岭南体育文化、育南国体育人才”的办学特色,形成以体育学科为主体、多学科融合共进的新格局,充分发挥体育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综合价值和多元功能,以高素质复合型体育人才培养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推动形成乡村体育发展新格局。

    坚定育人赋能思路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学校坚持走体育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高度融合之路,坚持体育人才培养赋能乡村振兴的新思路,科学探索高校体育人才培养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新模式,扎实开展乡村振兴智力服务,推动乡村体育高质量发展。

    正确认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及时召开党建工作专题会议,进一步抓好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和党建“组团式”帮扶工作,把体育精神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持续赋能乡村振兴。

    全面贯彻落实广东省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行动,扎实推进五华县“双百行动”合作共建项目,结合学校办校特色,充分发挥体育教育、体育发展规划等方面的优势,推进“双百行动”落实落地,助力五华县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加大对乡村振兴对口帮扶工作的支持力度,增加合作深度、拓展合作广度、加大合作力度,真正为促进乡村振兴作出贡献。及时举行乡村振兴对接工作交流会,就如何通过人才培养、人才输送、消费帮扶等方式壮大帮扶村集体经济建设,助力打造“一村一品”产业,为乡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展开深入交流。

    强化育人赋能举措

    乡村振兴离不开社会集体力量的共同参与。高校在人才培养输送赋能乡村振兴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应当积极发挥自身作用,探索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人才与智力支持的方式方法。学校科学探索推动体育强国建设新路径,加强与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激发体育人才培养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新优势,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人才保证、智力支持与科技支撑,为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广体力量。

    学校先后与广东体育界、大湾区的代表性企业签订战略合作,联合成立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通过基地共建、深化校企合作、助推产教融合,为学生到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实习就业提供广阔平台,激发学生建设乡村、服务乡村的热情和意愿,鼓舞学生在南粤大地上施展专业才能,为乡村振兴作出更多贡献。

    充分发挥项目、师资、设备、场地优势,构建高等院校—基层体校“产、学、研、竞、训”平台,促进教学和科研成果转化与科普推广,提升基层体育运动学校科学化训练水平和后备人才质量。先后在肇庆怀集、四会等地分别启动体育科技小院建设,破解乡村体育人才队伍匮乏的难题,加强竞技体育人才梯队建设,促进青少年业余训练科学化、高质量发展,为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苗子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乡村振兴和体育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创新育人赋能活动

    体育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体育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建设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任务。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丰富的体育资源优势,以体育赋能为引线,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汇聚体育人才培养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新动能,积极推行全民健身、科学健身的社会氛围,助力乡村振兴奔跑向前成效显著。

    着力构建“体育赛事+”助力乡村振兴新格局,以赛促文、以赛促产、以赛促兴,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凝聚民心、提升民气、聚合民力。举办“广体乡村振兴杯”篮球赛,鼓励村民和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进一步深化全民健身的理念,增强村民健身意识。同时,激发乡村文明动力、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倡导健康文明的乡村新风尚,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举办“体育赋能 振兴乡村”四会市江谷镇定向越野活动,把乡村体育、文化、旅游等项目串联起来,吸引广大青年用脚步感受乡村振兴的成果,进一步拓宽视野,凝聚青年人才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扎实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生了解乡村风貌和发展状况,用实际行动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为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增光添彩。组织“羊”帆起航实践团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到乡村小学踩点布置,结合乡村小学的场地与体育设施,因地制宜设计排球、羽毛球、跳绳等一系列体育教学课程,帮助乡村小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激发求知欲,在普及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同时拓展和深化精神世界。同时,学校为乡村小学捐赠体育用品与校园的文创产品,为小学生提供关爱服务,助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浓厚氛围。(夏江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