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向融通 协同育人 走实走深产教融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1-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浙江万里学院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以培养物流工程与管理领域高层次应用复合型人才为核心目标,积极探索做深做实产教融合,以全过程校企融通协作的联合实践基地为关键载体,探索校企双向赋能的协同育人培养机制,实现研究生培养与行业产业系统全面的深度合作,在校企共同体的管理模式和导师队伍的保障下,协作参与培养方案制定、培养模式改革、培养质量评价等全过程,以研究生联合实践基地为支点推动专业硕士培养的产教深度融合。

    培养定位融通,协同制定“需求导向”培养方案

    紧密围绕区域经济和物流产业转型发展的需求,校企协同细化人才培养方向、产业需求、课程体系、职业能力、培养标准等多元要素。注重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强化培养方向与产业需求对接、培养过程与职业能力对接,不断推进校企协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专业学习和行业实践紧密结合,推行专业课程校企联合授课,以生产实践项目和学科竞赛为载体,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创新创业。同时,将思政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重视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培养。

    培养过程融通,全程融合“递进式”培养模式

    依托联合培养基地,强化专业实践要求,全程采用“一对多”导师制,通过产教深度融合推进“产—学—研—用”优势资源集聚和协同,构建“四阶段递进,全过程融合”的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围绕人才培养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培养方案动态优化、协同式校企导师联合指导、工程问题导向的项目研究和立体式能力培养等关键环节,充分发挥联合培养基地的组织和保障作用,以及校企在培养过程中的“双主体”作用,打通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硕士培养从学校到企业、从知识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多来源于生产实际或产业需求,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全部合格,82项实践成果应用于一线企业生产管理。

    师资队伍融通,建立“双进式”导师交流机制

    校企双方以“双向多元”为主体,以任务为导向,制定实践教学教师的遴选、管理、培训、考核等相关制度,建立“双进式”教师交流学习机制。对外建立弹性用人制度,强化任务导向的柔性聘用机制,解决企业导师的待遇与保障,吸引企业骨干走进高校;对内将应用能力和实践经历视为教师考评重要标准,构建以应用为导向的能力提升机制,以项目驱动青年教师走进行业,通过导师交流进一步推动校企联动。通过导师队伍的交流融通,校内导师与基地企业联合承担科研项目12项,合作发表高水平论文10篇,研究报告获采纳或批示12份,合作共建省研究生优秀课程4门。同时引入导师动态选聘制,持续优化导师队伍。

    考核评价融通,创新“双成果”考核评价体系

    结合工程管理能力培养特点和目标定位,鼓励研究生采用调研报告、应用研究、工程设计、产品研发、项目管理等多种形式完成学位论文,推进考核形式多样化。建立“双成果”考核评价体系,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术论文发表与专利/应用成果采纳提出双重要求。建立校企联合的“双考核”主体制度,邀请高校、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研究生专业实践过程中任务设置、考核机制建立等关键环节,协同制定实践能力考核体系,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与地方产业需求相结合,共同促进所涉及领域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研究生独立主持浙江省教育主管部门一般科研项目4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28篇,获宁波市研究生学术节金奖2项,取得100多项专利、软件著作权及实践应用成果,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

    管理模式融通,构建“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

    浙江万里学院联合中国邮政宁波分公司、宁波豪雅集团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建设了2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为推进实践基地有效运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在建设之初即创新基地管理模式,成立校企“双主体”工作组,构建了顶层设计、日常运行和监督反馈的闭环管理模式。校企联动强化基地顶层设计,制定基地管理规定、人事聘用管理考核制度、实践教学细则、联合课程考评办法等;管理办公室负责基地日常运行管理;监督机构负责过程监督、定期评估、纠纷协调等。通过规范组织构架和制度建设,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多方联动协同运行机制。

    产教融合是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高质量培养的重点,以联合培养基地为支撑,校企真正系统性多维度融通,切实将产教融合走实走深,高质量培养国民经济产业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复合型人才,是浙江万里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探索出的特色之路。(张昕明 胡玲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