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仪式感擦亮一些重要时刻(下篇)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9-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杭州天杭实验学校 郑 英

心灵的成长,更需要仪式感。

对一个人,重视仪式感是一种修养;对一个集体,重视仪式感是一种文化。

每接手新班级,我都会在开学报到那天,让孩子们一个一个大声说出他们名字的故事;每学年结束,我都会隆重地给孩子们拍一些影像视频;每个节气,我都带着孩子们去看校园的一草一木,并用相机定格,用文字记录;每有学生生日,我都会带领全班为他制造惊喜,听他发表成长感言,给父母打亲情热线;每每有孩子申报岗位或是节目,我都会隆重地发给他一张证书,不忘敲上班级印章……

以今年的“六一”成长仪式为例,有太多的点滴值得回忆甚至是铭记:

第一个环节——过成长门。每个孩子穿上精心挑选的班服,在全场人的注目下,由父母牵手走到台前,然后独自一人坚定地走过。我们看到,每个孩子精神昂扬,神情庄重。此刻的他(她),是唯一主角。

第二个环节——爱的献礼。有亲子间的真诚对话,有孩子自编的舞蹈,有孩子自创的小组唱,有家长的诗朗诵《孩子,我希望你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因着用心真诚,无不动人。

第三个环节——爸爸妈妈赠送孩子成长礼。有的是跑鞋,希望孩子走好人生路;有的是手表,希望孩子珍惜每一个时刻;有的是望远镜,希望孩子把目光放长远;有的是相机,希望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美好寓意和期望,在这个仪式感的情境里,得到了强化和渲染,赋予了独特的精神价值和个性化属性。

第四个环节——“阅读·成长”专题讲座。有家长说:“专家的讲座打开了孩子深度阅读的大门。”

孩子们说:

“今天,对我们来说是一场盛宴,更是难忘的生命驿站,是重要的分割线。”

“今天,我觉得自己内在有些力量觉醒过来。”

“我看见自己有更多可能。”

人生并不会在举行仪式的这一天突然发生改变,我们的成长也绝非一日一时之功,而是贯穿人的一生。但是,仪式让我们能够以直观强烈的形式,感受到这种改变和成长的力量,信心满满地开启新的征程,如同按下一个按钮,开启一个新的时刻,或是告别一段过往。

即便是花絮,都显得动人非凡:提早两个月,孩子、家长便开始精心挑选班服,那热烈的场面隔着屏幕都可以感觉;一个女孩要求承担课件的制作和播放任务,她从两年的数千张照片中挑选出经典的并制作成课件,而且还为每个活动环节量身定制背景音乐,反复调试,只为追求更好的效果;两位竞选成功的主持人,精心打造每一个环节,“过成长门”是父母牵手一起走,还是父母先牵手再放手,还是全程一个人走,无不精心思量和考虑;不甘示弱的男孩们申报了“鬼步”舞蹈,他们说摔伤的痛只有自己知道,最终惊艳了全场。

为了见证和亲历孩子那个非凡的时刻,所有家长都安排好了时间,甚至原本分离的家庭在这个时刻也都走在一起,因为“这一刻的缺席会是一生的遗憾”。一家长联系了专业的摄影师和摄像师,只为定格那些不可错过的瞬间;一家长为全班准备了三层的生日蛋糕,还把班徽制作在顶层,满是心意和诚意;一家长见众人流汗不止,便为每人购买了一小份水果拼盘……

隆重的仪式,在每个参与者的内心产生了激荡的力量并久久回旋。因为参与了每一个环节及其细节,那一刻就变得格外有意义。因为那一刻, 有“我”的在场。英国社会学家邓肯·米切尔说:“仪式的意义在于通过隐喻或转喻来陈述心灵体验。”

当然,并非走过形式便是仪式,形式与仪式的区别在于心的态度,如果系列过程不能产生内心的庄严,必将缺乏内在力量而沦为形式。

仪式感,其实是对自己、对生活的深爱,它可以让一些无彩的日子光华熠熠。教育中没有仪式感,学生的校园回忆哪来的落点?用仪式感擦亮一些重要时刻,在岁月深处忆起,依然闪着微光,带给自己一生温暖的回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