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军事的孩子一定爱国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9-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力 耕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001A型航母、055型“万吨大驱”下水并正式涂装,这些好消息着实让军迷们激动了一番。而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朱日和沙场军演实况直播让他们开了眼界,历史大片《建军大业》的公映让他们热血沸腾。然而建军90周年对于广大中小学生,并没有在观念和情感上产生多少冲击。为什么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放暑假,军演直播和电影公映在建军节前后,正值暑假中间时段。如果学校没有在放假前布置,也没有在假期中短信通知,学生很可能会错过这个绝佳的接受国防教育的机会。

当前中小学生的假期生活不可谓不丰富。相比从前孩子只能玩玩跳牛皮筋、打弹子、扔沙包、滚铁环等游戏,现在的孩子每天信息摄入量相当大,“上培训班+游山玩水”模式是当代版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赶作业的间隙玩几关王者荣耀,这一天就算过得特别充实。在学生每天巨量的信息摄入中,再增加一小块关于国防和时政内容,有无必要?笔者觉得特别有必要,因为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孤立于所处的时代,都是当代生活史的见证者,但只有经过主动关注和学习,才能成为宏观层面的时代见证者。

除了少数军迷和即时战略游戏爱好者,现在的孩子普遍“不知兵”,小学生时代杂志社组织的读者调查显示,对军事类文章感兴趣的学生比例,基本上处于压阵的地位。究其原因,笔者以为,首先是军事太“实”了,与孙武子、尉缭子的时代不同,现代军事不是摆弄一些高深莫测的兵法,而是倚重于不断演进的军事科技,要研究它,需要综合数、理、化、生等各科知识,比较武器参数,分析性能原理,远不如看那些飞仙、盗墓的网络小说来得轻松;其次是军事太“广”了,自然科学、人体工程、地缘政治、人文历史、大众心理、兵法战略等无所不包,光会做学校布置的那几道题不足以窥其全豹,应试教育的压力使得学生难以有时间建立课本之外的知识体系;最后是军事太“高”了,一国之兴衰系于军事,一个民族的崛起需要有雄厚的军事实力作为后盾,如果国家武备松弛,军人畏死,却奢谈世界和平,那么在外交领域再怎么折冲樽俎都是徒劳的,国际地位等而下之,国民被视作弱者,这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被屡屡验证,但孩子们包括一些大人却不一定明白。

美国畅销小说《冰与火之歌》中的兰尼斯特家族有一句格言——“A lion doesn't concern himself with the opinion of a sheep. (狮子不会在意绵羊的想法。)”中国的仁人志士们认识到了,不能沦为任人宰割的绵羊,因此一代一代都注重军事,一步一步地构建国防体系。最早系统地引进西方科技,开设军事技术与理论课程、送聪颖幼童去国外学习军事,就是从福州马尾船政学堂开始的,然后从地方讲武堂到保定军校,从黄埔军校到延安的抗日军政大学,中国军人们就这样源源不断地被培养出来,保卫国家,改造国家。

从英国红衫军的滑膛枪下一触即溃的清朝绿营兵,到用古老的戚家军兵法组建起来的湘军;从引进西式枪炮、操典和战法,装备了近代铁甲舰队,在平原与波涛之上,与凶悍的日寇决一死战的淮军,到破除了宗族与地域限制,开始用国家观念武装头脑,与反动军阀和侵华日军较量的黄埔系革命军人;最后从一个世纪的战火中锤炼出一支军队,以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为军魂,吸收多元的战略战术思想,善于运用大兵团机动作战,不仅在晚清之后第一次弭平内乱,统一国家,而且能与刚刚取得二战胜利的世界第一的美军一决雌雄,御敌于国门之外,奠定现代国家的根基。

由此观之,一部中国近现代史,也是一部中国军队的升级换代史。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来没有停止过升级改造的步伐,无论看其表面:飞机、舰船等装备的型号和军衔、编制、番号等的称呼;还是观其内核:军事科技国产化率的大幅度增长,以及对世界先进军事思想的学习、演练和超越,都在不断的更新中脱胎换骨。

(下转第3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