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评价 让素养真正落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3-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沈阳市第四中学开放式校史馆

    近年来,辽宁省沈阳市第四中学积极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以“教、学、评”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核心,构建了“三重”多元评价体系,旨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

    重过程指向学业能力

    学校以制度促进教师关注学习过程评价。在《五适三力高效课堂评价标准》中,要求教师恰当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课堂表现、学习成果、情感态度。在《三种基本课型标准》中,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贯穿课堂始终,实现教评、学评有机融合,使教学目标、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效一致。这些制度引导教师改变传统事后检验的评价观念,精准掌握学情,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

    将量化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制定全面细致的量化评分规则,每个班分组记分,积分项目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质量、活动表现、测试成绩等。每周统计学生积分,并进行阶段性总结和表彰。量化分析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效果,促使学生调整学习态度和方法,提升学习能力和质量。定性分析采用语言文字评价和等级评价,包括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教师表彰先进、鼓励后进,让学生学会合作、创新、担当和热爱学习,最终实现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

    利用学习评价小程序快速获得学生作答情况,提供作答分析,方便教师随时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进行评价。并对采集数据进行积累、总结,解决了评价信息不连贯的问题,提高评价效率和准确度。

    重实践指向美育素养

    美术学科评价注重情境创意。美术选修课程分为剪纸、民间手工艺、POP绘画、素描、国画等模块。纵向评价注重课堂表现、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展示、作品的完成情况等。横向评价即为选修不同模块的学生在同一个主题情境下创作不同内容的作品,比如,以“夏日清凉街”为主题,学生利用自己所学模块知识创作出代表夏日清凉感的景物。教师将学生的自评贯穿在整个创作活动始终,并且发挥群体评价的作用,拓展了学生的审美视野,提升了艺术创意能力。

    音乐学科评价多层展示。学校音乐必修课程分为音乐鉴赏、歌唱、演奏、音乐与舞蹈等模块。第一层评价关注课堂展示,通过学生的单独展示,对其所学曲目的熟练程度、演唱演奏水平进行评价。第二层通过“小小音乐会”为学生搭建舞台进行评价,学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或自由组合进行表演。考评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等综合因素给予学生星级评价,以鼓励为主,最多五颗星,最少三颗星。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则由学校统一授予“声乐小唱将”“舞蹈小明星”等荣誉称号。第三层结合德育和艺术社团活动进行评价,开展“金秋大合唱”“主题诗歌朗诵”“迎新联欢会”等校园活动,为有艺术特长的学生提供更多展示的机会,突出选拔功能,营造高雅氛围。

    重课程指向综合素质

    课程是评价的核心载体。学校建立“博·悦”课程体系,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同时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改进教与学的方式,重过程、体验、表现和能力,以评价指导“教”“学”,实现与学生素质的真实对接。

    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校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程充分发挥综合评价功能,坚持从学校、家庭、社会、个人等层面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采用学生自评、组内互评、指导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假期社会实践课程中,采取学生个人自评、家长评价和实践单位评价三者相结合的方式。

    在评价内容和方式上体现多样性。学校根据课程类别、难易程度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的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学习资源利用等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以此来促进素养的提升。评价方式采用论文、调研报告、作品等多种形式,建立相应的学习档案,重视实施的过程评价。

    深化改革,全力出击。沈阳市第四中学在教育评价的研究与实践中,结合实际学情,从学校制度、教学、课堂、课程等多个方面齐头并进,将教育评价改革工作具体化,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找到了方向。学校先后被评为辽宁省特色普通高中、辽宁省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沈阳市教育评价改革先行先试实验校等。

    (辽宁省沈阳市第四中学党委书记 楚志云 副校长 张海英)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