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兴全局和百年变局中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3-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李家巷镇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近日在老师带领下体验舞龙。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习近平文化思想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发展,意味着中华文明形态的新飞跃,意味着人类文明价值引领开启新转折。要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层面,结合民族复兴全局来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中国价值,结合世界百年变局来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世界价值。

    访谈嘉宾

    吴潜涛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

    韩庆祥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原校委委员、一级教授

    骆郁廷 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

    艾四林 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教授

    朱安东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陈金龙 华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

    解  超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许  玫 海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方世南 苏州专家咨询团团长、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王永贵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田鹏颖 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李  辉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林伯海 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冯秀军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吴满意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陈大文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白显良 海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杨峻岭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完备的理论体系,深刻回答了文化层面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指导下,清华大学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与海南师范大学近日联合主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海口峰会——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研讨会”上,与会嘉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围绕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进行了深入研讨。本报记者就相关重大问题对与会嘉宾进行了采访。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产生有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

    记者:我们应该怎样从总体上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

    吴潜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照时代和现实,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提供学理支撑,是时代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精准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概念。既要通过对文化与文明关系的分析,精准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之“文化”这一核心概念的科学内涵,又要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关系范畴的研究,精准理解“七个着力”中核心概念的科学内涵。

    深化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体系研究。其主要内容包括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历史生成、构成内容、内在逻辑、核心要义、方法论、基本特征和实践要求等。尤其要遵循“两个结合”,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质,既要探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怎样同中国文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及产生的创新理论成果,又要探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及二者的有机结合。

    深入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文化思想与时俱进的产物,是在应对当今中国社会发展与世界百年变局中产生的伟大理论创新成果。要结合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发展史,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正确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历史定位,正确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作出的原始性理论创新。

    深刻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独特时代价值。习近平文化思想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发展,意味着中华文明形态的新飞跃,意味着人类文明价值引领开启新转折。要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层面,结合民族复兴全局来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中国价值,结合世界百年变局来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世界价值。

    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重要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价值引领作用。

    研究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切实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记者: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什么样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

    韩庆祥: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需要深入剖析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的深刻历史和文化背景。

    第一,古代世界文明中心在中国,中华文明在当时的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那时中国的陶瓷、茶叶、丝绸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到西方,歌德、莱布尼茨等都喊出“到中国去”的呼声。

    第二,近代世界文明的中心转移到欧洲。西方借助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使世界文明的中心向欧洲转移,产生了欧洲中心主义,并逐渐演变为西方中心主义或曰西方中心论,在18世纪至20世纪产生了很大影响。西方中心论是一个健全完备的思想体系,包含逻辑严密的十个环节,即线性道路、单数文明、民族优越、为我本性、社会进化、“普世价值”、理性尺度、“美丽神话”、开化使命和唯一哲学。

    第三,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框架,曾在整个世界产生很大影响。《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这个框架对中国影响较大。1978年以来,对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尚缺乏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他强调,“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第四,21世纪西方文明遭遇困境,世界文明的中心逐渐向东方转移。西方文明对推进世界历史发挥过积极作用,应当肯定。但自西方文明异化为帝国文明,便导致了世界的对立、冲突、分裂和战争。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策源地在哪里?西亚、北非和中东地区冲突根源在哪里?俄乌军事冲突的根源又在哪里?以主客对立为根基的西方文明,是导致世界陷入困境的根源。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力量在转移,秩序在调整,话语在重构,文明中心在东移。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大历史观辨析历史规律、世界大势和时代风云,把握民族复兴全局和世界百年变局,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世界文明中心逐渐向中国转移的曙光。

    记者:面对民族复兴全局和世界百年变局,为什么文化、文明问题会凸显出来?

    韩庆祥:文化、文明问题凸显,与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的内涵相关,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这些都需要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文化根基,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建构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提供思想资源,为推进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提供文化支撑。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它破除了西方中心论、“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破除了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破解了古今中西之争。所以,“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是文化观和文明观的一次思想解放。此外,“第二个结合”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它有两大基石,即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记者:文化自信、历史自信、文明自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三个重要概念,应该如何理解?

    陈金龙:这三者是统一的。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2016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开始形成“四个自信”的表达。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四个自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文化自信的前提是历史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提出“历史自信”,主要指对中国共产党奋斗成就、奋斗精神的自信。他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这三个时间坐标表达了他对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自信。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形成的历史基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