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施洋革命精神内涵 培养法治人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3-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地处施洋故里,是鄂西北一所开设法学本科专业的高校。学校通过红色文化的挖掘和传承,赋能专业内涵式发展,将传承弘扬革命烈士、“劳工律师”施洋崇尚法治、注重法治实践的精神作为立足专业、服务地方的精神引领。运用好施洋研究中心、施洋理论宣讲团、施洋法律服务团、施洋班等一系列机构,开展施洋法律思想研究,带领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和普法宣讲活动,弘扬爱国为民的施洋革命精神,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的法治人才。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程思政元素与法学专业教学内容融合贯通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0GB037)阶段性成果。

    研究挖掘施洋革命精神内涵

    施洋研究中心收集、整理、阅读、研究、核实理论著作、党史读物、调研报告等文献资料,实地调查走访联络地方宣传、党史部门,挖掘施洋革命精神内涵;从施洋的出生地开始,从其成长经历和人物关系入手,总结提炼出施洋在不懈奋斗中形成的以“热爱祖国、忠诚人民,信仰坚定、勇于斗争,无私奉献、清正廉洁”为核心内涵的革命精神;作为“劳工律师”的施洋,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法治实践中,始终践行着以劳动人民为中心的立法理念,坚持律师职业操守,不遗余力为人民群众伸张正义。施洋研究中心即将出版《施洋评传》《施洋文集》两部著作,为更好地赓续英雄血脉、传承革命精神奠定坚实基础。

    开展理论宣讲活动

    施洋理论宣讲团是集理论宣讲、社情民意观测、专家学者实践、为民办事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宣讲骨干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竹山县是施洋的家乡,经湖北省宣传部门批准,学校与竹山县共建“理论热点面对面”实践基地,竹山县城关镇“理论热点面对面”实践基地成为施洋理论宣讲团开展工作的“大平台”。施洋理论宣讲团紧扣施洋“劳工律师”的鲜明特色——以律师的身份服务劳苦大众,走社区、进基层,以创新的活动方式更有效地实现“送法普法、服务广大群众”,助力法治文化和法治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

    提供公益法律服务

    施洋法律服务团通过自身的知识优势,依法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等法律服务;同时创新服务形式,志愿服务者通过担任法律援助律师助手,参与出庭应诉等诉讼活动,在承办律师的帮助下提供法律援助。特别是在维护农民工等劳动者权益方面深耕细作,全心全意讲奉献、做公益,不断提升为民情怀和奉献精神,为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贡献力量。学校荣获“第五届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受到国家司法部门的表彰。

    搭建平台,铸魂育人

    指导带动管理,采用特色管理方式搭建培养精英的平台。施洋班采用准入与淘汰相结合的运作方式,由学习成绩、社会实践、理论修养、道德素质等方面表现优异的法学系本科生组成。施洋班成员经过一年的学习后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留在施洋班,增强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在组织管理方面,施洋班采用三级管理模式,由学校团委书记、学院党支部书记、学院团委书记、专业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对施洋班的创建工作进行统一领导。施洋班由学院团委书记、班主任、导师负责具体工作。班委由班级全体成员选举产生,自主负责处理班级日常事务。同时,施洋班采取导师制,遴选具有高尚师德师风、扎实理论功底、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担任施洋班导师。

    施洋班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开展多样活动培育新型人才。学校团委坚持把培养学员的思想道德修养、创新创业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审美能力、人文素养、技术技能等作为创建施洋班的最终目标。积极探索和采用多样、高效、实质的活动方式培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升成员理论水平,尤其注重提高成员的社会实践能力。通过参加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挑战杯”和“互联网+”竞赛,以及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等,深入挖掘、久久为功,让学生在竞赛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全方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聚力同行,师生共创施洋革命精神传播精品。充分发挥施洋班师生的创造力,通过新内容、新形式打造出多元化、立体式的施洋革命精神微课。以“崇尚法治、注重法治实践”为主线,围绕“劳工律师”施洋拒绝纺织厂贿赂、维护女工权益的真实案例,精心打造《劳工大律师施洋》《执公益之炬 燃法治之光》等话剧作品,系列话剧在首届“施洋杯”公益律师颁奖活动中成功展演,一体推进施洋革命精神培育法治新人合力的形成。(安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