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分层教学 提升数学学科素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4-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新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调学习过程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分层教学通过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分类,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能够充分提升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效果。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淄江中学积极贯彻课程改革新要求,致力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在初中数学课程中推广分层教学模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分层评估学生差异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要求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实现有效的教学策略奠定基础。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识别学生在数学学科中展现出的不同能力,以便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其能力范围内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分层评估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收集学生的历史成绩、课堂表现等内容,了解学生在数学知识掌握上的差异,以及解决问题能力、数学思维深度等方面的不同。

    以人教版初中数学“一次函数”为例,教师面临着学生对函数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显著差异的情况。在淄江中学的积极倡导下,数学教师通过课堂观察等多种方式,收集学生代数知识掌握的具体信息。同时基于收集到的信息,将学生划分层次。对于在函数运算上存在困难的学生,教师将其分入基础层,针对这一群体,后续将安排更多关于简单运算练习的教学活动。对于掌握了基本运算但在解决复杂问题时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将其分入中等层,为这部分学生设计能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的活动。对于在代数领域表现出高度理解能力的学生,教师将其分入高级层,提供更为复杂的探究活动,以促进该部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采用的分层评估应是动态的过程,随着学习的进展,教师重新评估学生的表现,调整分层,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匹配。

    分层设定学习目标

    分层设定学习目标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分组,并为每个组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这一过程要求教师具备高度的敏感性,使每一名学生的学习需求都得到满足,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教师需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根据评估结果,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并为每个层次设定特定的学习目标。对于基础层的学生,学习目标可侧重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对于高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设定更高的挑战,帮助学生发展高级思维能力。

    以人教版初中数学“分式的运算”为例,学校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对于基础层的学生,学习目标是理解分式的基本概念,掌握分数与整数之间的转换方法以及简单的分式加减运算。对于中间层的学生,学习目标需要更为深入,在掌握分式基本运算的同时,还能够解决涉及分式运算的应用问题。对于高级层的学生,学习目标则进一步提高,要求学生既熟练掌握分式运算,还能在更复杂的数学问题中运用分式,解决含有未知数的分式方程。通过这种分层设定学习目标的方式,教师帮助学生在其个人的学习路径上取得进步,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个性化学习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分层设计教学活动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淄江中学数学教学团队精心策划不同层次的学习活动,以满足各层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适宜自己的层次水平中学习新知识,从而充分收获学习成效。在分层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工具,利用数字化教学工具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以人教版初中数学“弧长和扇形面积”为例,学校教师在新课标改革的倡导下,根据学生的差异分层设计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评估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新概念的接受能力,并根据评估结果,将学生分为基础、中等和高级三个层次,每个层次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对于基础层的学生,教师设计直观的教学活动,使用图形工具帮助学生形成对弧长和扇形面积概念的初步理解,并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弧长和扇形面积与圆半径和中心角之间的关系。对于中等层的学生,淄江中学的数学教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来深化其对弧长和扇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为中等层学生设计计算不同大小的扇形装饰品材料用量的问题,使学生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掌握弧长和扇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对于高级层的学生,教师设计更为复杂的挑战任务,鼓励学生探索扇形面积与圆面积之比与中心角度数之比的关系,要求学生创造性地应用弧长和扇形面积的知识解决问题。

    分层进行教学评价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数学的分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采用细致入微的评价方式,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反馈。淄江中学在实施分层教学评价时,教师根据学生所在层次的具体需求,设计相应的评价标准。对于基础层的学生,评价更加侧重于评估其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对于中高层的学生,评价则需更多地关注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分层评价方式能够提高评价的有效性,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公平的评价。

    以人教版初中数学“三视图”为例,教师主要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的识别与绘制技能。同时基于评估结果,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对于基础层的学生,教学评价主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识别各种视图并理解视图之间的基本关系。对于进阶层的学生,教学评价更关注学生在解析复杂图形时的能力,比如能否准确地从给定的三视图中推断出三维物体的形状,以及是否能够根据三维物体绘制出正确的三视图。对于高级层的学生,评价的重点主要是考查学生应用三视图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否能够设计简单的产品并为其绘制三视图。通过分层教学评价,教师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具体的指导。学生通过参与与其能力相匹配的评价活动,获得对自身学习状态的清晰认识,并根据教师的反馈调整学习策略,从而在“三视图”的学习上取得实质性的进步。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淄江中学校长 范学深)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