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内涵发展 办人民满意高职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2-12-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社区康复专业学生实训

  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对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近年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通过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了学院又好又快发展。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办学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声誉不断提升。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重庆市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为解开学院内涵发展的奥秘,笔者走访了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的党委书记任波和院长谢永川。

  问: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高校党的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学校在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方面的主要做法有哪些?

  任波: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要发挥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功能,完成使命,需要做出多方面努力,在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高校党的建设必须把推动学校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必须以办学治校能力建设和纯洁性、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学院党的建设。近年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党委紧紧围绕“办什么样的高职学院、怎样办好高职学院”和“培养什么样的职业技能人才、如何培养职业技能人才”这两大基本问题,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队伍、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学院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实现了学院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学院十分注重党建工作创新。一是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改变传统的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分设方式,按专业组建师生党员合编专业党支部,将党建和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社会服务等工作更好地融合;建立二级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党务公开等制度,规范党内生活,发扬基层民主;设立党建工作创新奖项,进一步激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热情。二是创新党员教育方式,加大党员管理服务力度。建立发展党员的“三级培训”制度,积极推进党员教育内容进网络,大力开展党员实践活动;实施“党员与干部助学帮扶工程”,开展“五个一”帮扶活动;实施“学生双带计划”,组织学生党员对口帮扶带动共青团员、普通学生。三是创新党建理论研究工作,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成立党建工作理论研究会,每年开展征文活动,召开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作创新;及时补充调整党务干部,并举办党务干部培训班,提升党务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与业务能力。四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途径,大力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重点实施“体现高职特色、反映学校特征、符合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化、专题化、网络化教学改革工作,建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网络平台和网上考试平台,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理解,在理解中得到提高和升华;构建了具有我院特色的“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条原则、四个体系、五项目标、六大平台”的学生工作框架。学院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市委组织部党建工作调研组和教育部来渝党建工作调研组的充分肯定。

  问:教师是立校之本。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校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任波: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在教师。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学院大力实施“双高促进”工程,通过外引内培,着力提高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比例。“十一五”期间,学院博士、硕士人数同比增长16.5倍,高级职称同比增长2.2倍。制订了《教师能力提升五年规划》,加快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队伍建设,通过出台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制度、选派教师国内外培训学习、组织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开展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加强教师绩效考核等多种措施,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实践技能。现有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双师素质”教师293人。实施校企联合培养师资工作,制定了《校企人员互聘管理办法》,在重点专业开展校企人员互聘试点。成立企业兼职教师资格认证培训中心,自主开发资格认证标准与教学材料,开展兼职教师资格认证培训及鉴定。同时,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突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施青年教师3年达标考核。学校教师师德师风优良,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达97%以上。

  问:教育创新的其中一点就是要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学校近年来在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任波: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不仅仅是地域的开放,更重要的是思想和观念的解放。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更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求新的发展思路、开拓新的局面,把学校教育的发展融入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中去。近年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加强教育对外开放,成立了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组建了国际教育学院,深入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同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印度等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的高校开展合作。学院境外合作伙伴达到40余个,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项目,先后加入美中友好志愿者项目、英国首相基金项目、重庆——威尔士职教联盟项目,为教学资源引进的国际化、学生培养的国际化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韩国大邱大学签订学生联合培养协议,进行学分转换模式的学生联合培养,开设了旅游管理、园林管理国际项目班,并配备了外籍教师。国际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开始,学院招收韩国大邱大学留学生和非洲刚果的学历留学生,并接收荷兰斯巴艺术学院学生和英国威尔士职业院校学生的短期文化和专业研修。学院学生国际参与能力不断增强,2012年,学院3名同学通过学分互认项目赴韩国大邱大学攻读学士学位,3名学生参加海外实习活动。近年来,学院共派出近400人次管理干部、教师赴境外进行职业教育考察、学习研修,邀请200余人次境外专家、学者来校开设短期课程、举办讲座等,为师生提供了广泛的学习交流机会。

  问: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校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有哪些好做法?

  谢永川: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首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坚持素质教育、工学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工学交替为途径,探索形成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在校学习与在职成长结合“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教师与学生零间隙、毕业与上岗零过渡。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积极推进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应用为主导的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加强教学资源中心建设。从职业和学生的发展出发,积极探索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的教育教学模式。实施三学期制,并与学分制、弹性学制、辅修制等配套教学管理制度紧密结合,实现了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多元的课程模块、课程体系构建灵活的改革目标。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学生素质拓展学分管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6学分的素质拓展学分,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第二课堂”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及技能比赛等。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不断增强办学活力,强调“工学结合”、“双证融通”,推行“双证书”制度,做好职业资格标准与专业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开展学生“教师说课”、“学生说学”比赛活动,学生技能大赛规范化、常态化开展,并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突出实训基地的功能实用性、区域辐射性和地方示范性。

  问: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理想的模式是实施校企合作。学校在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方面有哪些举措?

  谢永川: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办学思路,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搭建学院办学发展平台,深入推进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学院成立了由政府机关、行业、企业、学校多方组成的合作发展理事会,搭建校企之间沟通、交流、提升的平台,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产学研结合,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合力打造高端技能型人才。依托合作发展理事会,实施“校企合作推进年”活动,积极开展“四个合作”、“五个一”工程等项目。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播放企业宣传片、访名企、企业文化校园讲坛等形式,让学生接受企业文化教育,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实施面向“三农”的“校村”合作跨专业集成式服务项目,依托相关专业,为农村提供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园林园艺、农产品宣传与包装、农村社区建设等服务。目前,学院已与200多个政府机构、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建有企业学院3个。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