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内涵 强特色 培育高素质技能型创新人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2-12-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海南省三亚高级技工学校/海南三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2005年经海南省政府批准整合三亚地区职业教育资源,将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管辖的海南三亚技工学校与三亚市管辖的海南省海洋学校、三亚市职业中专学校合并,组建的一所新型综合性职业技术学校。2007年组建后的新校启动,5年间,在校生从原不足500人发展到万人规模,建筑面积从不到3000平方米到17万平方米,占地从不足20亩到近400亩,固定资产从不到700万元到7亿元,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6%以上,为建设美好三亚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培养输送了近万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海南省委、省政府和三亚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学校成为南国三亚最亮丽的教育“名片”。目前学校已被确定为高级技工学校、首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建设学校,并着手筹建技师学院。

  建校以来,学校围绕“抓质量、促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采用“培养、引进”的机制,始终将提升学校内涵建设作为发展的支撑点。尤其自2011年学校成功申报“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以来,不断强化内涵建设,积极推进学校教师队伍、教学及课程改革、科研开发、专家型人才引进、学校文化设施布局方面的建设,坚持“服务、重技、创新、发展”的校训理念,校企牵手,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拓展学校发展空间,提高教育品位,为社会提供更多高素质技能型创新人才。

  加强师资 深化课改 打造学校质量品牌

  师资队伍的增强,是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地制宜,学校积极引进能把握专业技术改革方向,精通企业行业工作程序的专业带头人,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和拥有实践教学能力的骨干教师,并利用来三亚疗养的候鸟教授组成学校专家指导委员会,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实施“以赛促教”工程、“校内外培训工程”、“双带头人工程”、“爱岗敬业工程”、“名师培养工程”、强化“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工程”的“五实施一强化”工程方法,促进了教师队伍职业养成。开辟青年教师成长“绿色通道”,定期选送他们下企业一线工作,增强和丰富他们的企业工作阅历、教学设计和实践能力。利用青年一代教师强劲的冲力,助推专业教学“转型升级”,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教育教学更好地贴近市场培育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通过开展高技能人才市场需求分析,对相关行业企业进行深入调研,摸准高技能人才培训方向、层次、工种及海南省新兴产业(光伏发电、太阳能产业等)的需求情况,在此基础上召开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一体化课程,编写一体化教材及作业指导书,形成了“产、教、学”为一体的校企双制人才培养链条,探索创建了校企双制特色育人模式。

  新校开办至今,学校师生参加国家、省、市各类竞赛,共获得市级以上奖项439个,尤其在国家、省级技能大赛上屡获佳绩。近两年学校在省技能大赛中共获得31项一等奖,39项二等奖,37项三等奖,奖牌总数全省排名第一。在全国技能大赛中也取得了6银11铜的好成绩。

  校企牵手 优化实践 创建校企双制特色育人模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其目标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学校重组5年来,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借助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东风,大胆创新,创建了校企双制特色育人模式,力争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有用之才,并把学校办成了全省最大民心工程和亮点项目。为此,学校强化了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思考,不断完善专业设置和调整机制,使重点建设专业与海南重点产业布局相适应,培养更多能够适应产业升级需要、能够提高产品品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校多年来坚持校企牵手,优化实践,通过建设产业化服务实训基地、打造高技能培训基地、深化校企合作,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培育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创新人才。

  此外,学校通过打造高技能培训基地,不断优化一体化实训室,整合现有教学场地资源。重点建设电工电子、汽车维修、酒店服务、动漫制作、游艇维修、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六大实训中心。建设面积3.2万平方米,设备资产近7000万元。相应地,学校配套改革了课程设计,积极开展各类生产性教学实践项目,制定专业人才课程培训方案。除了部分专业学生不定期到企业实习实践外,还在校内建设模仿社会企业进行经营的实训服务中心,使学生与行业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目前学校建成了包括汽车美容、汽车检测实训室;糕点制作实训工作室;酒店实训楼;制作实训工作室;中餐实训基地;酒店教学部干洗服务;LED电子屏制作与安装实训工作室;美容美发实训工作室;黎族织锦文化生产基地在内的九大服务实训基地。学校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实训资源,开设校内校外兴趣班及农民工的培训点,如利用黎族织锦文化的生产基地,大力弘扬黎锦文化,让海南特有的、有悠久历史传统的黎锦文化、黎族织锦技艺得到有效传承。工学一体化的实训场地,体现着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目前,学生实训课程开出率达99.5﹪。

  为给学生搭建一个更宽阔的实践舞台,学校先后与骏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67家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与26家企业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今年秋季,学校共开设电工电子、汽车机械、旅游管理等七大类39个专业,招收新生2900多名,开设新生班级53个。

  学校与德国、北京等国内外10多家职业院校联合办学,拓展办学模式。海南大学还把学校作为二级学院,开展“中高职立交桥”项目,全面提升学生技能层次,解决优秀生源提升技能的通道,培养高素质、国际化技能人才。目前已有683名同学参加了这个项目。

  此外,学校不断加强社会服务能力,作为海南省第三十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南方电网进网作业许可海南唯一一个集理论和实操为一体的综合性考点,每年培训鉴定考核近6000人次,同时还承担着海南省、三亚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任务,目前共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近万人,为促进农村劳动力快速转移、帮助农民致富奔小康,尽到了职教人的社会责任。

  纵观学校5年来的办学成果,充分体现了海南省委、省政府和三亚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远见卓识。学校将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坚持立德树人的办学方向,为美好三亚、美丽海南培育出更多高素质技能型创新人才。

  (海南省三亚高级技工学校校长 石 磊)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