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要说的话都在小说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2-12-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莫言,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站在人的立场写作》10月13日)

  今年4月,记者在延安大学接受培训时,在校园中参观了“路遥纪念馆”,在众多史料照片中,发现了莫言与路遥1987年的一张合影。那一年,38岁的路遥因小说和电影《人生》已经大红大紫,正在艰难创作他的《平凡的世界》。而当时32岁的莫言,作为在国内屡屡获奖的文坛新秀,他的作品《红高粱》正在被拍摄成电影。而今,他们都已获得了茅盾文学奖。不同的是,虽然仅差6岁,早已阴阳两隔。

  感慨之下,发了短信给莫言老师。他回道:“真快啊,转眼20多年。”随后,我约好5月登门拜望。因为这几年逢年过节,莫老师一般都回老家高密,陪同90多岁的老父亲以及家人,所以我们已经好久没有见面了。然而,5月因故并未成行。

  9月打算拜望时,莫老师告诉我们已经回高密了,10月回京。据悉,他从年初就又在创作新的作品了。从2001年起,《檀香刑》、《四十一炮》、《生死疲劳》、《蛙》,他基本保持着两年创作一部长篇的节奏。他的新作原计划在今年出来,但进入9月没多久,媒体已经开始热炒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事情了。

  10月11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很多人的预言得以实现!莫言说,那时正在逗外孙女玩。巧合的是,去年8月4日出生的外孙女,被莫言取名为一诺。一诺的到来,确实给莫言带来了好运气:在她出生后的第十六天,莫言凭借新著《蛙》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3个多月后,当选中国作协副主席;14个月后,荣获中国籍作家的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

  10月见面的计划就此搁浅,莫老师的电话据说都被打“爆”了。直至11月5日夜里10点,我收到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林泉,我是莫言……”这才联系上。之后有人请我联系他,向他赠房、请他挂名电视剧、编辑出版他的作品、帮他做出席颁奖典礼的衣服等诸多事宜,他均让我转达感谢并婉拒。

  如今,从瑞典凯旋的莫言,终于可以稍微平静下来休息休息。对于外界很多盛情邀请他到一些机构任职、聘请他做教授或博导、授予各类名誉等事情,莫言都看得很淡,均婉言道:“以后再说吧。”他要尽快平复下来,把正在创作的小说继续写完,“其实,我一直用文学在表达我内心的话,我习惯把我要说的话写到小说里”。 (莫言弟子、本报记者齐林泉采访整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