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改革:关键环节力争突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2-12-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关键词:异地高考

  新闻眼

  “异地高考”为什么成为2012年广受关注的热词?因为异地高考关系到教育公平、社会公平。据估计,目前进城务工人员达2.45亿,随迁子女达2000多万。数量如此庞大的群体在城市工作服务十几年、甚至二十年,为城市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其随迁子女(很多就是在城市出生的)却得不到在城市高考升学的机会,造成了巨大的社会不公。调查显示,解决异地高考问题是当下最需要迫切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

    2008年,有代表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地高考问题。2010年12月,在国家教改试点中,解决异地高考列入了其中,试点地区为山东、湖南、重庆3个地区。2011年3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列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时表示,教育部目前正在和上海、北京研究,逐步推进异地高考。2012年3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会上透露,异地高考改革方案将在10个月内出台。2012年7月,教育部网站公布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其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各地制定非户籍常住人口在流入地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省内流动人口就地参加高考升学以及省外常住非户籍人口在居住地参加高考升学的办法。2012年9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文件,要求各地在2012年12月31日前出台异地高考具体办法,对于被社会广泛关注的异地高考政策提出了明确规定,给各地定出最后时限。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精神,督促各省(区、市)原则上2012年年底前出台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教育部会同发改委、公安部、人社部、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等有关部门开展专项督查。督查工作结束后,将督查结果正式报告国务院。教育部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方案制定工作进展情况报教育部。已经出台方案的省(区、市)将方案报教育部,尚未出台方案的省份报送制定和出台方案的进度安排。教育部将会同国家发改委、公安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分别听取部分省(区、市)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方案制定工作进展情况汇报,交流经验做法。

  异地高考是多年来逐渐积累形成的问题,不可能一朝一夕解决。有专家表示,对于像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型城市,解决异地高考要有条件准入,逐步推进,在制定异地高考方案时还要防止高考移民,在尽量公平的情况下照顾弱势群体。

  本报是最早呼吁异地高考的媒体之一。2010年3月24日,本刊推出主题版《如何破解务工人员子女高考难题》、《能否在当地高考事关教育公平》,以及外地进城务工人员的来信和网友建议,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2011年11月23日,本刊推出主题版《取消高考户籍限制还有多长的路》,请专家、进城务工人员从各个不同角度进行讨论。之后,本报加大了呼吁力度,连续发表多篇文章,推动了异地高考的进程。2012年12月10日,本刊又推出主题版《异地高考,梦想正在照亮现实》,刊登了福建、山东两省实施异地高考方案后,随迁子女可以就地高考的通讯,刊登了专家的主题文章及读者的观点,这期主题版被多家媒体转载。2013年,异地高考仍然是本报继续关注的重点,期望与社会共同努力,推进这一问题的早日解决。

  关键词:实践育人

  新闻眼

  长期以来,社会实践被作为“第二课堂”的组成部分,简单化成“学生活动”,使得实践活动缺乏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师指导,制约实践教育功能的发挥,严重影响了其质量。

  今年初,七部委联合颁发了“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意见”,意见中指出:要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以强化实践教学有关要求为重点,以创新实践育人方法途径为基础,以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加大实践育人经费投入为保障,积极调动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形成实践育人合力。

  暑期,《高教周刊》推出“高校实践育人”特刊,连续5期从社团交流,三下乡,大学生支教等方面深入挖掘大学生实践内涵与意义。并在之后的《高教周刊》版面发出了“当今大学生需要怎样的社会实践”的深层之问。

  要推动学生持续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离不开基层的支持。要主动出击,与地方政府、战略合作单位、重点行业、大型国有企业建立社会实践实习基地,力争做到校、院、系都有固定的基地,推动社会实践可持续开展。要针对社会急需的或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社会实践项目,找准学校优势与地方需求的结合点。以课题为依托,按需设项,据项组团,组建高水平的社会实践团队,提供科技攻关、深度调研、政策建议、决策参考等智力服务,推动理论知识朝着生产力转变。例如,厦门大学博士生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团深入福建宁德环三都澳开展调研,完成的《福建宁德环三都澳区域综合开发调研成果》,是第一份较全面的环三都澳区域开发专业调研报告,得到当地市委、市政府和省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实践育人队伍建设方面,应探寻多元化的聘用制度,坚持“三结合”,即专兼结合、内外结合、产学研结合,通过培训现有教师、聘请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等多种形式,大力提高教师实践和教学的能力。

  灵活的体制和机制可以打破以往一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内容落后,理论与实际脱节的局限;保证“产业需要什么、就业需要什么就教什么”,保证教师知识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面向市场适时更新,保证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衔接”。

  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社会实践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学生只有融入社会,才会深刻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巨大变化,才会深刻认识到课堂教学中老师讲的“共产党好,改革开放好,社会主义好”不是一句空洞的政治口号。

  大学生社会实践一般是由班级、社团等学生组织自主开展,实践地点、实践内容都显得分散和不稳定,就好比是“游击队”,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实践效果和实践单位反响与我们的期望都还有一定差距。教育部提出要建设一批全国高校学生实践活动示范基地,这是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举措。西南石油大学将以已经建成的200多个稳定的专业生产实习基地为基础,并对近年来学生自主联系和形成的社会实践单位进行评估论证,遴选和建设一批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形成以班级、社团为主、学院教师协助指导、实践单位积极参与的基地建设长效机制。  

  关键词:专业建设

  新闻眼

  2012年9月,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以下简称新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2012年10月1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新目录和新规定的有关情况。本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备案和审批工作按新目录执行,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招生工作从2013年起将按新目录执行,在校生的培养和就业工作仍按原专业执行。此次专业目录修订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四次。

   2012年10月1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有关情况。本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林蕙青,专访以《创新管理机制 优化专业结构》为题,刊登于10月12日本报2版。随后,约请上海交通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本科专业目录修订综合组组长叶取源撰写文章《放开一大片 管住一小块》,介绍《本科专业目录》和《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修订过程,并对修订成果加以分析。同时,针对许多人对允许高校自主设置专业会造成高校在专业设置中一哄而上的混乱局面的担心,请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振天撰文《不必担心一放就乱》,刊登在10月29日《高教周刊》头版。

  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的修订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战略性意义。林蕙青介绍,新《目录》的学科门类由原来的11个增加到12个,新增了艺术学门类;专业类由原来的73个增加到92个;专业由352种基本专业、154种特设专业(目前)构成。新《目录》最大的变化是构建了新的目录体系。新《目录》由基本专业和特设专业两大部分组成。基本专业是学科基础比较成熟、社会需求相对稳定、布点数量相对较多、继承性较好的专业;特设专业是针对不同高校办学特色,或适应近年来人才培养特殊需求设置的专业。这是新《目录》与前三版《目录》只有单一性质专业最大的区别。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