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崇阳县办人民满意教育之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被誉为“武汉‘1+8’城市圈国家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湖北省首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县”的崇阳县。近几年,顺应城镇化及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趋势,以科学发展观及《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为统领。把教育优先发展作为第一战略,把教育投入作为第一投入,抢先发力,举全县之力大办教育,科学合理实施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程,全面均衡城乡师资、设施设备等教育资源,梯级提升了全县办学条件,推动崇阳县教育均衡、优质科学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大幅度提升了崇阳教育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统筹城乡”舒展县域均衡画卷

  崇阳县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处,“科学规划做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顶层设计”,是崇阳县把教育发展与城镇化发展、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的一大特色。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这个县确立了“科学规划,统筹城乡,整体推进,梯级提升,均衡发展”的20字方针,主要抓好“一建、两合、三迁”工程。“一建”是在县城建好一座教育新城,作为义务教育发展的引擎和枢纽;“二合”是通过教育新城的牵引,带动城乡两地教育资源的渗透融合;“三迁”是往教育新城迁进一批农村薄弱初中,往撤走的农村初中迁进一批农村小学,往撤走的农村小学迁进一批幼儿园。通过“腾笼换雀”战略,实现初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水平的梯级提升。

  为推进教育均衡,该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常务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县乡两级政府责任分担机制,制订《考核评估方案》,确立了发展规划和资金投入由县政府负总责,实行大部门工作机制、建校与办学分离机制,教育部门接受政府的“交钥匙工程”。为纵深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2年,该县县委、县政府主持召开了全县教育工作大会,县委书记杨良锋特别强调要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作为第一战略,确立了“打造湖北教育强县、向全国教育名县奋进”战略目标。

  尤其是通过“三个一批”梯级提升城乡办学条件。即集中资金新建一批、集中精力撤搬一批、集中项目改造一批。在每个乡镇,重点新建好1所优质寄宿制小学和1-3所优质公办中心幼儿园。目前,教育新城集幼教、小教、初中、高中、职校、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于一体,在教育城就读的学生70%以上来自农村,让城乡学生共享了优质教育资源。此外,该县大力补足短板,填平城乡鸿沟。近五年,该县共投资近6000万元对农村永久保留性学校进行标准化改造,新、改、扩建校舍100余栋,有效地推进了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

  “保障有力”实现师资均衡配置

  崇阳县在加大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后,又把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目标定在“均衡师资”和“均衡设施”两大方面,确保了全县教育均衡有序发展。

  一是建立农村教师补充机制。优先安排编制用于补充农村教师。近几年,全县面向社会招聘了70名具有教师资格的大中专毕业生补充到农村小学任教。2009年,又在县中职学校开办农村小学师资定向班,招收学生50名,毕业后全部安排到农村小学。同时将“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作为补充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经常性渠道。近三年,共招聘资教生278人,解决了农村小学教师学科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2012年,招聘义务教育阶段省编农村教师263人。

  二是建立城乡教师双向交流机制。为进一步缓解农村学校专业教师紧缺问题,他们从农村学校选拔89人进行系统培训。还在城区学校选拔一批优秀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担任学科带头人,又让农村青年教师到城区学校学习一年后再返回原校任教。2010年以来,共交流教师182人。

  此外,该县还先后与北师大等大学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与华中师大合作建立全国首家教师教育创新与服务综合改革试验区,每年选派一批农村学校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实施“国培计划”,先后选派了4名农村年轻教师到英国等国学习交流;近3年全县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达12000余人次。

  三是创新农村教师激励关爱机制。完善教师工资保障机制,按照农村教师高于城区教师6%-10%的比例,建立农村学校教师津贴制度。特别是,全县加大农村学校周转宿舍建设力度,解除农村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后顾之忧。每两年评选一次“崇阳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使之享受县政府津贴;每年还要拿出一定比例的指标解决边远学校教师的职称晋升问题,鼓励教师终身从事农村教育事业。

  为全面缩小城乡办学差距,近三年来,全县投资3000万元,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设施设备建设,安装了487个“班班通”教室,建设了49个标准化实验室,农村完小以上全部实现了全覆盖。还投资1000万元,使全县所有中小学统一配置了标准化课桌、讲桌及音体美设施设备和监控设备。筹备项目资金2000万,启动第三批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全县中小学共建专用科学实验室、仪器室、阅览室、藏书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等共793间;配置标准化实验室成套设备129套;增补图书63万册;“班班通”教室309个,计算机教室23个,电子备课室32个,全面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激活资源”放大教育综合效应

  近年来,正是崇阳县教育牢牢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通过“腾笼换雀”战略,实现了初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水平三级提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是盘活了资源,全面提升了城乡教育设施条件。通过大力调整,全县校点布局趋于合理。通过建好教育新城,运用以城带乡、腾笼换雀、梯级提升的办法,使撤销学校的闲置校产资源得到了充分运用,使全县学校硬件建设一步到位。特别是项目资金投入,使农村薄弱学校配套建设和标准化建设更上一层楼,确保了城乡办学条件的均衡改善。

  二是提高了农村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近年来,他们通过创新“小学联校一体化”、乡镇初中县局直辖、年级学校制等办学模式,推动了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师的大流通,保障了农村中小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得到普遍开设,全县中小学择校现象大为减少,促进了教育公平。近三年,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8%以上,教育公平、教育民生得到了百姓的认可与赞誉。

  三是实现了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放大了教育投入的综合效应。通过创新“以城带乡、腾笼换雀、梯级提升”模式,促进了城乡教育教学质量的逐步提升。特别是教育城的建设还带来了裂变效应。5年前的教育城还是一座荒山,如今,这里已成为一座设施设备齐全、规模宏大的景观式学校。城乡教育的深度融和,使城乡广大学生依托优质教育资源,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共同进步。真正做到了在同一片蓝天下幸福快乐成长的美好教育愿景。

  2011年,湖北省四个高规格的教育会议在崇阳县召开。该县五大项目被列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荣获湖北省首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晋升为“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至此,崇阳县教育均衡发展的成功经验,犹如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在荆楚大地上冉冉升起……

  (汪俊世 滕 达 沈胜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