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篷车 盼你留下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周仕敏

  1月11日,已经“行驶”了5年的“广西高校科技大篷车”开到贺州市,举行2013年广西高校服务贺州新发展科技活动。广西40所高校的220多名专家、教授作为贺州的“智囊团”,为当地的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串”起景区打造品牌线路

  “以前,贺州的路不好走,来贺州旅游要‘三补’,补精神、补身体、补轮胎。”在活动座谈会上,一位专家幽默地谈起过去的贺州,引发了众人共鸣,“现在,贺州市区至姑婆山景区道路已经修好,应该沿着这条路,将沿线的景区串联起来,联合打造一条精品旅游线路。”

  贺州旅游产业下一步该如何发展,是集中全力打造5A级景区,进一步扩大单一景区的知名度,还是统筹考虑,下成一盘棋?对此,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张念萍在座谈会上提出自己的观点:“景区建设最忌讳劳而无功、功而无效、效而无益。虽然一个景区评上5A级,可以带来票价上涨的短时效益,但是从长远来看,贺州旅游产业发展更迫切的应该是进行资源整合,避免各自为政。”

  张念萍说,桂林的旅游产业已经有多条精品线路,游客记得的不是单独的景点,而是整条线路。“桂林旅游宣传有‘一部电影、一首歌、一出戏’。”他解释说,“一部电影”是电影《刘三姐》,“一首歌”是《我想去桂林》,“一出戏”是《印象·刘三姐》,这三点都不是单独宣传某个景区,而是宣传一种文化和独特风情,贺州可以借鉴桂林经验。

  当天,桂林理工大学还与贺州市旅游局签订合作协议,将为贺州量身打造旅游发展规划。

  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贺州素有“马蹄之乡”的美称,在活动的高校科技成果展览上,贺州学院展位上摆出的马蹄和大果山楂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目光,这些马蹄和山楂个头儿要比普通产品大好几倍。“尝一个,马蹄甘甜可口,山楂酸甜多汁,口感很好。这是我们的最新科研成果。”贺州学院科研处处长罗杨合告诉记者,目前贺州市年产马蹄20万吨左右,占广西市场50%的份额,占全国总产量的20%左右。但长期的传统种植方式,导致了马蹄品质退化、产量下降、病虫害严重。同时,由于产品的加工过于初级,进一步制约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为此,我们开始着力研究马蹄的优化改良及深加工,提升其附加值。”罗杨合拿起绿油油的脱毒马蹄苗介绍说,这种马蹄苗是贺州学院自主培育的,不仅苗壮果肥,而且抗病虫害能力显著提升,小范围推广给农户后,农民反映都不错。

  一般的马蹄罐头,很难保持鲜马蹄的口感,而且保质期短。贺州学院研发的鲜切马蹄罐头,不仅可以将保质期延长一倍,而且还能保持马蹄的香甜爽脆。就连切下来的马蹄皮,他们都变废为宝,对马蹄皮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系统研究,开发其药用价值。

  “目前我们学校已经有关于马蹄的多项科研内容和成果。”罗杨合说,贺州学院与该市水果生产办公室签订协议,把这些先进技术大范围推广,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科技帮扶更盼留下来

  “我们亟须高校高素质人才进行帮扶,更希望他们能扎根下来。”座谈会上,贺州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诚恳地表示,“去年,广西各所高校共有800名学生来实习,但是贺州的人才缺口较大,这些远远不够。目前,贺州紧缺建筑类、规划类、医学类人才。”

  记者了解到,2012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6名教师到贺州挂职,将自己的科研方向与贺州相关产业发展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校市合作,全面、大规模地引进人才。”贺州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最大限度吸引、留住人才,贺州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硕士毕业生只要通过面试,不需笔试就可以进入贺州事业单位。

  除了政府部门,不少求贤若渴的企业也对高校抛出“橄榄枝”。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徐晋勇说,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贺州某大型有色金属企业负责人,由于科技水平跟不上,该公司一直面临着生产效率偏低、知识产权难以维护等问题,“他听说我们搞有色金属科研,立即邀请我们提供技术指导。”在此次活动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和该企业签订了5年的长期合作协议,共同建立科研中心,今后将着力为该企业改进生产加工设备,优化生产工艺流程。

  “基层发展的舞台更大,也会给年轻人更宽广的发展空间。”广西大学副校长陈保善说,广西大学将结合实际,依托高校教育、科研资源,动员教师、学生发挥自身特长,到人才紧缺的基层及偏远地区进行科技帮扶。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今日看点     下一篇:吉林新改扩建300所公办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