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配套园是如何都变成公办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大连一所幼儿园的孩子们正在进行户外活动。(资料图片)

  编者按:近日,本报编辑部收到一封幼儿家长来信,反映其所在小区的配套园闲置多年的情况。这封信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加强小区配套园建设,既是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的重要方式,也是学前教育公益性的重要体现。面对各种利益纠葛和矛盾,怎样才能让小区配套园按标准建起来、尽快开起来?怎样把小区配套园建成公益性的普惠园,让小区居民都能就近享受到高质低价的学前教育服务?本期特别推出辽宁省大连市把小区配套园都办成公办园的探索,并邀请专家对加强小区配套园建设把脉,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刘立凯

  就近入园只能入“贵族园”、高价园,托保费居高不下,小区配套园建设曾经为老百姓尤其是幼儿家长诟病。如何将小区配套园办成低价高质的普惠性幼儿园,一直是各地发展学前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作为全国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地区,大连市近年来在推进小区配套幼儿园普惠性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有效的探索。

  近两年,大连市回收并开办小区配套幼儿园28所,这些回收的幼儿园全部转成了公办园。今年,大连市还将回收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10所。

  同样面临开发商的逐利冲动、民办园的高收费压力,大连市政府是如何顺利收回小区配套园开办成公办园的?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打破利益壁垒,实现新建项目开发商主动“交”幼儿园

  说到底,小区配套园能否办成普惠性幼儿园,最大的障碍还是利益问题。据大连市教育局副局长杨跃权介绍,大连市2005年以后新建的小区大多数配建的幼儿园,都是以划拨土地的方式建设的,建成后应作为公共服务设施移交给教育部门使用。但因种种原因,有一部分幼儿园未按规定实施移交和开办。一些开发商把配套建设的小区幼儿园作为自己的私有资产看待,一所幼儿园的市场价值都达到几千万元。如此巨大的经济利益,要使开发商顺利地移交给政府部门,其难度可想而知。

  大连市有个“144号文件”,针对的就是这个难题。这个由市政府出台的全称为《关于进一步规范城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和使用的意见》的文件让任何开发商都不得不把配套幼儿园建好,文件明确规定: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要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幼儿园建成后,无偿交付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举办公办幼儿园,优先满足小区居民子女入园的需求。

  大连市政府还有另外一个文件,让开发商不得不把幼儿园“交出来”。2010年,大连又出台了《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简称“70号文”。该文件进一步规定: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的竣工验收时必须有教育行政部门参加。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要将幼儿园移交给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由教育行政部门出具同意接收文件后,小区整体工程项目方可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对违规建设单位,不得再参与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招标、拍卖或者挂牌出让活动并予以公示,所建设的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和房屋所有权证。这些规定都是硬性的,开发商拒不执行,可能从此丧失在大连开发房地产项目的资格。

  目前,大连市新建小区的配套幼儿园项目,开发建设单位都积极主动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沟通幼儿园的设计、验收、移交等工作,形成了教育行政部门由过去软磨硬泡地“要”幼儿园,到现在开发建设单位积极主动地“交”幼儿园的管理机制。

  政府约谈督促,顺利追收回已建小区配套园

  有效解决了2009年后新建小区配套园的建设问题,但是2009年前建设的小区配套园如何回收依然是个难题,许多小区以当时无相关政策为由拒绝将这些幼儿园交给教育部门。

  大连市决心收回这些幼儿园。2011年,市政府将回收已建成的小区配套幼儿园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成立了由政府副秘书长牵头,市教育局、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建委、市政府督查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回收工作组。“协调组先后召开了八次协调会议,通过摸底排查、沟通协调、下发通牒、逐个约谈等具体措施和办法,依法、有序实施回收工作。”杨跃权说。

  在摸底排查阶段,教育局通过与规划局沟通,对在政府文件出台前市内五区规划建设的小区配套幼儿园进行了全面核查,全市共查出27所闲置的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土地属于划拨性质,并且已经通过竣工验收,应进行回收。明确了回收项目后,各区教育行政部门与相关幼儿园开发建设单位主动进行沟通、协调移交事宜,敦促开发建设单位尽快移交。经沟通,全市共有8所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开发建设单位愿意主动上交。对不主动移交的开发建设单位,市政府办公厅采取下发通牒的方式,要求限期交付,有6所小区配套幼儿园在此阶段完成移交工作。对仍未按要求移交的开发建设单位,由当地区政府常务副区长负责,组织区规划局、国土资源局和教育局对其进行联合约谈、敦促移交。

  政府主导责任的有效落实,使小区配套幼儿园顺利回收,小区园真正成了方便居民的公办园。大连市甘井子区加州洋房小区幼儿园是去年夏季才开园的,冷文青阿姨的孙子幸运地成为第一批入园的孩子之一。她用“就近、方便和放心”对这所幼儿园进行了评价。幼儿园开园半年多来,家长送来的锦旗已经挂满了半面墙。

  财政补贴作保障,确保小区配套公办园运转无忧

  小区配套园之所以受到居民的热切期待,除了它的标准化设施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低廉的收费——每月托保费仅为280元。办普惠性幼儿园是当初将小区幼儿园回收公办的初衷,但是随着移交给教育行政部门的小区配套幼儿园数量越来越多,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举办公办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压力也越来越大。

  以甘井子区为例,2012年开办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就达到10所,仅装修开办经费就需4000多万元,区级财政压力非常大。为此,大连市在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办园机制上进行了探索,同时加大了政府投入力度,“政府适当投入、家庭合理分担”的办园机制也应运而生。

  “家庭合理分担”指的是幼儿园运行经费不足部分通过收取托保费予以补充,按规定为每生每月280元。对大连市大部分家庭而言,这个收费标准都能承担。

  “政府适当投入”指的是由政府负责装修开办。区级政府承担对回收的小区配套幼儿园进行设计、装修,配置设施设备,投入专项开办等经费,保障小区配套幼儿园按照时限要求顺利开园,与此同时,市政府按照每平方米800元的标准,对各区小区配套幼儿园的装修开办进行经费补贴。据统计,仅2011年,市财政就补贴经费2100多万元。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区级财政压力,同时也激发了各区回收和开办小区配套幼儿园的积极性。

  为了解决幼儿园长期运转问题,政府还将新开办的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全部纳入政府扶持范围。2011年,大连市出台规定,由市区两级财政按照每月每名在园幼儿365元标准,给予幼儿园运行经费补贴。

  “政府补贴确实保证了幼儿园的正常运转。”加州洋房幼儿园园长王丽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