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建起世界一流量子物理实验室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潘建伟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深刻理解,科学技术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感受到科技工作者所肩负的责任。据统计,清代我国的国民总产值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0%以上,但由于长期科技落后等诸多原因,使得中国遭受西方列强近百年的侵略,社会经济也一再衰落,到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国际经济总量已不足5%。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伟大感召之下,一大批留学欧美的爱国科学家纷纷回国,完成了“两弹一星”的壮举,奠定了我国稳固的大国地位,我们国家才能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发展。改革开放30余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传统的经济发展大多依赖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可持续发展上面临着种种困难。正因为此,党和国家及时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形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发展战略,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出口一亿条裤子,才能换一架飞机”的被动局面,从传统劳动密集型经济,转变为先进的技术型经济,需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作用,也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渴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的一分子,我个人选择了量子科技作为科教报国、科技强国的具体途径,并出国学习。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1996年,我第一次见到我的导师时,他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你的梦想是什么?”我回答:“将来在中国建一个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实验室。”

  此后,我一直为实现这个美好的梦想而不断努力。2001年,在中科院和有关科教主管部门支持下,我们开始在中国科技大学组建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实验室。量子信息领域是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多学科交汇领域,需要各方面人才、技术和较高强度经费支持,需要与世界上最优秀的多个科研团队进行合作,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考虑这一学科背景,在科学家的支持之下,2003年至2008年,我在国内、国外两头跑,在欧洲通过各种渠道筹措经费支持,从国内招收研究生和博士后,为我国培养原子量调控方面的研究力量。

  (下转第五版)

要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