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人才培养搭建“百步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华南理工大学“百步梯攀登计划”设立于1999年,与其后设立的学生研究计划、研究生创新计划一起,通过立项的方式,每年投入超过500万元,用于支持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研究。广大学生通过该计划,一方面实现研究课题由方案向成果的转化,另一方面强化了沟通合作、创新超越的意识,从而有效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

  ■王迎军

  “百步梯攀登计划”是华南理工大学的学生科技训练计划,以校园著名的文化景观“百步梯”命名,是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之一。

  十多年的实践证明,“百步梯攀登计划”是创新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重要途径,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它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学者”,“将他们作为教师的年轻合作伙伴”,形成了21世纪的教学法—研究型教学;另一方面,它改变了高校传统教学和科研相分离的状况,以项目为载体,将教学与科研融合为一个并发的、重叠的、共享的过程,打造了教学平台、科研平台、实践平台和校园文化平台融为一体的育人大平台,形成了现代大教学体系。

  十多年的实践也使学校管理者深切体会到,学生科技训练重在落实、贵在长效,应以体制、机制建设为保障,在平台基地建设上花心思,在评价体系上寻良策。学生参与科研一般需要经历鉴别研究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程序、分析信息、描述研究发现、解释研究结果等步骤,这实际上是一种超出学生已有技能与知识水平的探究活动,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因此,建立完善的教师参与指导机制尤为重要,我校从教师考核、晋升、奖励、师德要求等方面鼓励教师参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其次,学生从事科研实践活动需要平台和舞台,为此要加强实验室、实践基地建设,要促进科研实验室的共享和开放,只有建立了全方位协同育人机制,打造了全方位开放的实验、实践平台才能让学生在实践大舞台上演绎精彩。再其次,要致力于营造学生创新的氛围,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长,要强调重在过程,允许失败,把“认真参与、完成任务、确有收获”作为项目评价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优良的校园创新文化,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每个学生,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找不到座位找馆员     下一篇:只要根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