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救救人,传递温暖和力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上接第一版)

  最初两天,物资短缺。但大家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有人从家里的废墟中翻出早先的腌肉、干菜,有人从自家菜地里摘来豌豆、卷心菜,有人冒着余震的危险跑回宿舍拿出豆油……就这样,你凑一点儿,我凑一点儿,地震中的饭菜,竟也做得有模有样。

  随着救援队伍的陆续开进和物资的抵达,大家又投身到发放物资的志愿服务中。年轻力壮的初三物理教师李超和小学数学教师蒋玮等人,抱着成箱的牛奶、面包,来到灾民安置点,挨家挨户询问,把物资优先送给有小孩的受灾群众。

  积极复课

  地震后,大家自发分成小组,前往不同村子,查看学生家中情况,对学生进行安抚。

  “你看,我的鞋都已经开帮了!”4月25日,初三语文教师贺刘蓉坐在用箱子拼成的办公桌旁,翻开自己一双新鞋的鞋底。她前后3次参加走访,累计步行几十公里,把学校的牵挂传达到每一个学生家中。“虽然挺累,但是听到学生们远远地喊着‘老师来了’,看到学生们激动的泪水,我的心里充满了幸福。”贺刘蓉说。

  随着地震损毁程度的逐步明晰,县教育局决定组织符合条件的学校尽快复课。4月22日,在部队的帮助下,一顶足以容纳初三毕业班全部80多名学生的大帐篷搭建完毕。得到消息的初三任课教师,也纷纷赶到学校。李超听说有的同事教学资料埋在家中,还特意购买了初三全部科目的复习资料,解了同事们的燃眉之急。4月23日,初三学生率先复课,震中龙门乡,又一次响起了读书声。

  学校有9个年级1000多名学生,要实现全面复课,就必须将帐篷搭在操场上,而那里早已住满了受灾群众。当教师们去和群众沟通时,他们很爽快地答应搬到新的安置点。很多人说:“学校复课是大事,我们再苦,也不能耽误娃娃读书啊。”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感动     下一篇:救灾一线,她过家门而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