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保质保量的港澳台秘诀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师教育,仅仅4个字,却关系着一个班级、一所学校甚至一个国家的教育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香港、澳门和台湾作为中国地理位置上有特殊优势的地区,其教师教育都颇具特色。为此,本版组织相关文章,以此为读者提供经验借鉴。——编者

澳门:为教师职后教育提供驱动力

  ■本报记者 黄金鲁克

  作为中国境内近代最早的东西文化交融地之一,澳门的基础教育,特别是其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教育发展极具借鉴性。为此,本报记者就澳门教师教育问题专访了华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柯森教授。

  教师“跳槽”现象并不少见

  记者:柯所长,您好!我们知道,在内地,很多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反映存在待遇低、工作压力大等问题。这些问题澳门是否存在,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又是如何应对的?

  柯森:像内地一样,澳门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也普遍反映工作压力大,待遇低。澳门中小学教师平均每天工作时间比内地还长,用于教学研究的时间较少,而且澳门教师,尤其是占大多数的私校教师的薪酬明显偏低,因而“跳槽”的情况并不少见。

  为此,澳门特区政府主要通过法规和资助等手段帮助解决相关问题。例如,特区政府提出成立教学人员专业委员会、统一教师薪酬待遇、调整每周上课时限、为教学人员专业发展与培训提供条件和资源等一系列措施,并提高教师的待遇,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

  职后教育强调交流合作

  记者:为满足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澳门政府是如何因地制宜保障教师职后再教育的?

  柯森:在法规与制度层面上,政府提升教师资格与聘用在学历学位上的要求,把职级和晋升与教师的职后教育和专业发展联系起来,为教师职后教育提供驱动力。同时,在组织与活动层面上,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及其培训服务机构不仅发挥相关作用,更吸引高等院校、教师专业团体、中小学校等机构和组织参与教师的职后教育活动,并支持和鼓励对外交流合作,多方协同努力,保障教师职后教育的持续开展。此外,在经费与资助层面上,通过常规性的津贴、资助和专项培训活动经费,以及以基金形式运作资金等方式,为教师的职后教育和专业发展提供多种帮助。

  记者:根据您的研究,与内地相比,澳门教师职后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更侧重于哪些方面?

  柯森:一是学历补偿与提升课程。在相关法规对基础教育教师的聘用提出更高的学历与专业资格要求之下,该课程已经成为一种“刚性需求”。二是“增能性”专业培训或职业培训课程。这类课程以增强教师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例如资讯技术与运用课程等。三是合作性和互动性的课程。受教育资源限制,澳门主要通过交流合作的方式来解决教师职后教育的需求。

  私校教师薪酬大幅调整

  记者:您认为有哪些问题或者挑战是今天的澳门教师教育必须面对并解决的?

  柯森:目前,澳门基础教育存在学生留级率和辍学率较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亟需提升等问题,而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及教师教育做出回应。

  同时,澳门的教师教育及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度有自身的特点,如多元与开放、重视合作办学等,但也存在相对缺乏整体性行业监管和对相关活动的评估与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机会与资助上存在不公平现象、教师教育与专业化发展中本土化及个性化的努力不足等问题,而如何在现实条件下提升效率和质量也是澳门教师教育必须面对和解决的。

  记者:面对这些问题或者挑战,澳门政府部门是如何应对的?

  柯森:就政府的作为来看,主要的应对举措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把教师教育作为整个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来加以规划,从而为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方向和动力。

  二是制定和实施关于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法规,加大对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引导、资助和监管。2011年出台的《私立学校教师职程框架》提出的“职级审核”和“专业发展津贴”于今年4月1日正式生效,其在评核的基础上大幅调整私校教师的薪酬和津贴,并加大对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的资助和监管。

  三是通过澳门教育暨青年局等相关政府机构,在内部活动和对外交流合作中发挥组织、协调与监督的作用。例如,澳门近期的教师专业培训与发展活动,大多是由海峡两岸和香港、澳门的专家学者和教师共同参与的。

  未来重在“充实”教师队伍

  记者:您和强海燕教授最近合作出版了《粤港澳教师教育研究》。与香港和台湾相比,您预测澳门教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将何去何从?

  柯森:首先,相关规划和法规确定的目标和要求决定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学历补偿与学位提升教育,以及面向教育教学实际需要的专业培训或职业培训,仍将是澳门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与台湾合格师资供过于求而需要“控量优质”和“保优汰劣”有所不同,澳门基础教育教师队伍不稳定和资格不足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澳门教师教育在发展取向上将重在“充实”教师队伍,并重在提升其资格和能力。

  其次,澳门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策略或手段上,仍将倚重于政府的指导、资助和监管,以及内外交流合作。与港台相比,澳门内部的教育专业资源比较缺乏,而近年来政府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因而得以借助这一优势资源推行强有力的政策,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可以推想,政府的指导、资助和监管,以及内外交流合作,将会继续作为主要的策略或手段而被运用。

  再其次,澳门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将走向深化,本土化努力将趋于加强。

教师职前教育与持续的职后教育之间需要过渡的桥梁——

香港:教师教育体系“三足鼎立”

  ■强海燕

  近日,香港教育局总专业发展主任(教师行政)李锦光表示,教育局将推出“保学校”、“保教师”、“保实力”等措施,以稳定教师团队及让学校持续发展。其实,香港一贯重视教师教育。提起教师教育,人们自然想到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香港教师教育体系在这两个系统上均有较为成熟的发展。

  教师教育第三系统的出现

  近年来,传统的教师教育体系受到挑战,一个新的教师教育系统——教师入职教育正在出现和发展。这种新的教育系统是介于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之间的一种教师教育形式,其具体时间段包括新教师上岗前的培训和第一年从教过程中的帮助、支持、指导和培训。研究发现,从教第一年是最困难的一年,入职教育是新教师适应和胜任教师工作的关键。

  新教师首年困难期面对的挑战主要有4个方面。首先,体现在新教师要单独面对陌生的环境,因为其从教的工作环境、学校文化、学校人际关系都是陌生的,如果没有入职教育的关怀和帮助,新教师会陷入孤独与无助之中。其次,体现在独挡一面的难度。新入职教师是获得教师资格和学历要求的教师,新教师首年任务与老教师相同。因此,部分新教师因教学任务繁重,对工作环境不熟悉等而无法适应,影响了教学投入,甚至造成新教师的流失。再其次,体现在职前教育所学与教育现实的矛盾。例如,师生沟通不足与关注学生需要等。不少新教师因为得不到同事的关怀和支援,抵受不了任教学校现实的冲击,而出现专业夭折,对教师职业失去信心。最后,表现在其他机会的诱惑。香港新教师多数是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拥有的职业选择机会很多,有些新教师希望能尝试不同的职业,对教师职业的选择尚未定身,教师职业思想很不稳固。

  因此,香港教师教育将“入职启导”作为新教师必须接受的教育,不但广泛倡导使之制度化,而且研发了切实有效的新教师入职启导计划,以确保新入职教师在第一年的工作中获得正面而充实的经验,并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产生工作满足感,从而促进其持续教师职业。

  入职启导教育迅速发展

  在香港的教育制度中,新入职教师不但要在教学工作上有所担当,还需面对许多课堂教学以外的责任和期望。入职启导计划,既可实现任教学校对新教师的期盼,也可满足新入职教师的发展需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香港政府日渐重视新教师的入职辅导工作。香港师训会已经使用一套新开发的入职启导工具,在6所学校进行第一期“初职教师入职启导支持试验计划”。根据试验计划所得的研究结果,政府进一步改善见习期的施行策略并修订入职启导工具的有关内容。为配合该入职启导计划的普遍实施,政府还与各师资培训机构合办有关的培训课程,已为400余所小学及300所中学培训了1100名新入职教师,从而为初职教师提供了有力的专业支持。

  在香港入职教育系统中,新入职教师与启导教师均实现了专业发展。香港每年都有2000至3000名新教师加入教师队伍。计划自实施以来,2/3以上的新入职教师参与了启导计划。参与启导活动、为新入职教师提供指导的教师称为启导教师。据香港教育改革进展报告显示,绝大部分新入职教师与启导教师认为,该计划有效地促进了入职教师的个人成长和专业发展,减轻了教师入职首年面临的压力与焦虑,并促进了入职教师与启导教师双方的专业发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