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请第三方办教育听证会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记者 张婷 通讯员 周少平)“凡是出台与学生、教师、家长切身利益相关的政策,都经过第三方组织的听证会,讨论后才能施行”。今年年初,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出台的这项硬性规定,改变了过去地方政策由“科室起草文件、领导集体研究签发”的传统。校长、教师们说,这样出台的政策才更接地气。

  如何让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符合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一直是教育管理的难题。

  怎样才能听到老百姓真实的声音?潍坊市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请第三方民间机构——潍坊创新教育政策研究院独立承办听证会。“非官方机构组织的听证会才能让代表们放下包袱、畅所欲言。我们还尝试通过利益相关者分析、群体意见搜集、自由辩论等方式提高听证会的效率。”潍坊创新教育政策研究院负责人王清林说。

  在实施听证会的过程中,潍坊市逐渐探索出一套方法:每次举行听证会前,由第三方根据会议主题提出参会代表的条件。各区县相关单位根据公开条件,集中推荐代表。代表入选后,搜集大家的意见并形成方案,最后将本群体的意见带到听证会上做陈述和辩论。整个过程,市教育局回避,完全由第三方组织。

  一段时间下来,大家发现,听证会使潍坊教育新政更接地气、更有人情味。“起初,我也担心听证会成为一种作秀。现在看来,会上大家提出的要建立和完善教师申诉仲裁机制、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等合理性建议,最后都体现在新政里。 (下转第四版)

  新闻拓展

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张国华:“协商式民主”的新尝试

  作为民主管理的听证制度如今已经在物价和司法等领域广泛实施,并且成为确保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保障的有效途径。但是,在社会公共事业管理领域,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出台,类似于听证会的协商式管理模式,还是比较鲜见的。

  为了克服出台的政策不接地气的难题,我们探索尝试用听证会的制度安排,让校长、教师等利益相关者直接参与到规章制度的制定中来,对教育政策把关定位,让民意在最大化的民主中得到及时体现,确保政策制度的制定真正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种听证制度改写了过去“部门说了算的历史”,把拍脑袋命令式的管理变成让利益相关者直接参与的协商管理方式,不仅推动了部门工作作风的转变,更实实在在地提升了行政决策水平和效益。

要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