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援助 帮幼儿走出灾难阴影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四川省雅安市龙门乡古城村,心理援助专家和志愿者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灵抚慰、疏导,并传授心理知识预防儿童心理障碍的发生。 刘应华 摄(新华社发)

  ■本报记者 常晶

  4月27日,是芦山地震的“头七”。上午8时2分,四川全省人民为地震遇难及在救援中牺牲的人们默哀。一张张充满泪水的脸庞,雕刻着灾难给四川带来的巨大伤害。

  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家园损毁及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着灾区的人们。幼儿比成人更为脆弱,他们除了面临饥饿、寒冷、外伤等困难和危险,更经历着巨大而隐匿的心理伤害。如何及时发现、适时保护幼儿?本报连线地震后首批进入灾区建立心理援助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并采访曾参与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心理援助工作的心理学专家和心理医生,了解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援助。

  地震后幼儿会出现什么心理问题

  缺失科学救助或成为心理障碍

  “遭遇重大灾难性事件,幼儿身心都会遭受严重的影响,表现出紧张不安、焦虑恐惧、悲伤抑郁、孤独自闭甚至呆滞和麻木等应激反应,影响大小便(尿床)、说话产生困难(口吃)、梦中惊醒(噩梦),以及行为退化等行为。”华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博士生导师,国际分析心理学会心理分析师,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心理治疗师申荷永教授向记者介绍。

  原北京安定医院心理医生、红枫妇女热线心理咨询师刘凤琴医生,从医学角度介绍:“幼儿还不同程度出现恶心、腹泻、食欲改变、过敏、抵抗力下降,严重者有惊厥、身体僵直(身体突然不能动)等生理反应。”

  “一般来说,除了灾难带来的巨大影响,成年人尤其是父母的反应和表现,会影响到幼儿的反应。成年人的惊慌失措,失去保护与安全感的恐慌,会加重幼儿的负面情绪和创伤性体验。”申荷永补充道。

  而这些情况,祝卓宏在芦山开展心理援助中屡屡得到印证。4月23日,雅安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助理刘正奎、副研究员祝卓宏就带队进驻灾区建立心理援助基地。几天来他们见到的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负面情绪,祝卓宏强调重大灾难事件后儿童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那么负面情绪一般会持续多久?由负面情绪转为心理障碍的比例有多大?先后参与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心理援助的申荷永教授介绍,负面情绪仍属于“应激反应”,在所谓的“负面”中也包含着对灾难与创伤的防御和适应。一般来说,三个月左右会逐渐缓解,但由于遭遇灾难的程度以及灾难所带来的创伤体验不尽相同,有些幸存者的负面情绪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形成“创伤后应激失调”,影响数年甚至更久。

  在采访中,多位专家一致认为,灾难的性质、形式与程度,自然灾害与人为因素,特别救援是否得力、幸存者是否能获得及时地救助等直接影响着心理障碍产生的比例。除了一般意义上的灾难救援,有效的心理援助、人本身的心理复原力,以及“文化的复原力”,都与负面情绪持续时间、会否转变为心理障碍有关。申荷永透露,“就国内几次灾难的有关报告看,大概会有15%左右的人会产生心理障碍,有些报告显示的比例达到20%甚至30%。”

  在《地震心理救助手册》中,记者看到,一些特殊的孩子更容易在灾难中受到心理伤害,他们应得到更多的关注。例如以往遭受过灾难或者受到创伤的儿童、有被虐待或殴打史的儿童、女童、智障儿童、患有躯体疾病或残疾的儿童、曾有情绪行为问题的儿童以及有精神病家族史的儿童。

  如何对幼儿进行科学的灾后心理援助

  真正的治愈因素和力量在幼儿内心

  在采访中,申荷永说在地震心理援助中往往孩子们的自救感动着他。汶川地震中有一个孩子失去了母亲,父亲受了重伤,孩子有明显的恐惧和自闭倾向。

  在对孩子进行沙盘游戏辅导时,第一次游戏他选择了沙具“背着孩子的父亲”。孩子在沙盘中演示着他的故事——爸爸带着儿子去玩,本来很高兴,突然地震了,房子塌了!儿子被砸,怎么办?他用埋沙子的动作,表示儿子已陷了进去。

  随后的几次沙盘游戏,孩子几乎重复着同样的故事,但每到最后,都有新的情况出现:斑马来救他们了,但是地震太厉害了斑马也陷进去了;抹香鲸来救他们,但也被埋进去了。在第7次工作时,孩子选了新的沙具“天使姐姐”。天使姐姐救出了被埋的孩子、爸爸、斑马,还有抹香鲸。随着沙盘游戏的进行,3个月后孩子的情况逐渐好转并趋于稳定。

  在团队沙盘“建房子”时,孩子们把“地基”选了又选很怕根基不稳。选好后,一个孩子用小拳头使劲捶了半天,然后说“现在结实了”。这些孩子是在倒塌的教学楼里侥幸逃生,或是掩埋很久后被救出来的。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处理着小小年纪所承受的巨大创伤和悲痛。”申教授深刻地意识到“真正的治愈因素和治愈力量存在于孩子的内心深处,若能启动他们的主动性,就能发挥内在的治愈元素和力量。”

  2008年汶川地震后,刘凤琴到灾区开展心理援助。她遇到过一个4岁男孩,整日不停哭泣,对别人的关怀予以回避,总是躲在小姨的怀中,不容许任何人走近他。“我们对他的心理援助是帮助小姨保持孩子作息饮食的规律性,避免不必要的暂时分离,同时邀请小姨抱他去参加儿童团体辅导活动。”起初孩子一直回避接触,渐渐地他开始参与到小朋友的涂鸦活动中,并结合自己的画讲述感受。

  刘医生介绍,“对幼儿运用团体艺术的方法进行心理救助和游戏治疗,能在孩子遭受极大的心理创伤、情绪出现极度焦虑和恐惧回避现实的情况下,接受现实的情感连接。”

  专家们介绍,对幼儿的心理援助或辅导有多种方式和途径,“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首先要建立自由与保护的空间,充分地陪伴孩子,让他们有相对的安全感。在此基础上采用的方法才能有效发挥作用。”

  怎样的心理援助方式对幼儿有效

  沙盘绘画心理剧等治疗方式可改善症状

  地震发生后,我国大量的心理救援人员进入到雅安,然而其专业程度引起业界关注。申荷永说:“救援人员应有基本的心理学专业基础,尤其是临床心理学或心理辅导方向的专业训练。同时,还应接受针对自然灾害心理援助的专业培训。”

  地震发生后,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心理学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启动《重大灾害心理援助工作预案》,派出十余人的队伍,在芦山建立第一个心理援助工作站,这是震区唯一一支专业的心理辅导队伍。

  工作站成立当天,一堂别开生面的“震后第一课”在芦山县龙门乡隆兴中心校开展。

  祝卓宏会用幽默的“火星人打招呼”的肢体语言,与孩子们拉近距离。“大树冥想”环节让孩子们想象自己是一棵小树扎根大地,经历风雨,面对困难,不断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让孩子体验心怀希望的积极感受,为他们注入正能量。

  在“我爱我家”绘画环节,孩子通过画出灾前、现在和未来的家,建立起地震前后生活的连接。孩子们的画里现在的家一片狼藉,但是他们说今后的家会是一个温馨、安定的家。孩子的情感得到很好地疏导,100多名旁听的家长也深受触动。

  4月26日,记者深夜连线采访驻守芦山的祝卓宏时,他仍然在工作,心理所的同事告诉记者,他们每天五六点起床,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一两点,每天十八九个小时不停歇,祝卓宏则说“自己身体素质好,吃得消!”

  了解工作开展情况时,祝卓宏充满了力量,“我们创建了‘一线两网三级’的心理援助模式,拉网布线地开展心理援助。”

  他介绍,一线是指热线心理咨询;两网即运用“互联网”进行在线心理援助,培养社区心理援助志愿者这一“人网”,让他们帮助身边的人;三级中第一级是以社区、学校为基础,面向所有人进行心理辅助,第二级是针对有一定程度心理问题的群体开展干预,第三级是面向较为严重、甚至有心理障碍的人开展专业治疗。祝卓宏说这个工作站将长期驻守这里,“我们在探索中国模式的心理援助途径”。

  与此同时,民间团体也在进行多种方式的探索。我国第一家妇女热线——红枫热线也在行动,“我们开通灾后心理热线,帮助关注妇女和幼儿,并培训心理援助志愿者输往芦山。”该热线负责外宣工作的高玉聪对记者说,热线咨询师是具有资质的心理咨询师。

  “我们的心灵花园心理援助模式,以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为基础,整合沙盘游戏和意象体现技术,以及绘画、音乐、原型心理剧等,在地震后的心理援助,以及孤儿院的心理辅导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申教授介绍。

  五年来,刘医生的团队在汶川地震心理援助中通过歌舞剧、游戏等艺术治疗方式,有效地改善了当地幼儿的各种症状,促进了他们回归现实,建立情感连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