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动薄弱校打好均衡攻坚战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上接第一版)

  深化课改,推进民族教育发展

  2011年,新平县被评为“云南省教育均衡发展的县区样本”。一个少数民族县被评为教育均衡发展的“县区样本”,谈何容易?

  从建兴中学的巨变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新平在推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中的速度。走进这所农村学校,宣传橱窗里近年来学校取得的成绩赫然在目:2008年中考,学生巩固率提升到98%,学校发展综合评价由全县倒数第一变为正数第二名;2010年,学校发展综合评价为全县第二名,全市第十八名。

  建兴中学是一所典型的山区农村中学,几年前学校发展综合评价排全县倒数第一时,县教育局曾有过撤并该校的念头。后来,玉溪市把建兴中学作为全市体验式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验学校,进行整体教育教学改革。

  “在建兴中学这样的农村校搞改革,难度大、风险高,这无疑是在走钢丝。”改革刚推行,便遭到很多人的质疑。在质疑声中,建兴中学的“体验与合作”教育教学改革推行了3年,“事实证明,这盘棋我们是走对了!”玉溪市教科所所长李永云说。

  为提升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2011年,新平县要求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能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实施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

  2010年8月,新平县山苏民族初中班在新平二中开办,探索了一条适合山苏民族教育发展之路。在新平二中,山苏民族初中班彝族学生李学军告诉记者:“学校的饭菜比家里的还好吃,还有好多课外书看。”

  彝族山苏支系是玉溪市6个人口较少民族及特困民族支系之一,主要分布在新平、元江、峨山3个民族自治县的13个乡镇。为了彻底改变山苏群众贫穷落后的面貌,玉溪市提出用两年时间,每年投入1亿元,打好山苏扶贫攻坚战。

  为加大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教育发展扶持力度,玉溪采取“分片包干、三级负责、集中办学、奖励上学、增加双语教师特殊编制”等措施,实施了包括衣、食、住、行、学的全免费教育,全力推进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有力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强化师资,建设好“四支队伍”

  “如果只注重学校硬件水平的提升,忽视提升教师、校长和教育科研人员的素质,那么义务教育也不可能均衡发展。”李世华说。为此,玉溪把加强校长、教师、教育科研人员和教育行政干部“四支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育质量效益、增强未来竞争力的长远性、根本性措施来抓。

  地处红塔区北部的北城中心小学是一所办学条件较全的花园式中心小学,下辖12所完小,2006年就被评为省二级乙等示范学校。“学校的教学质量能稳步提高,主要得益于教师队伍建设,我本人就是市教育局选派到省外名校挂职回来的校长。”校长期良兴说。

  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玉溪启动实施了“名校长建设工程”,设立专项资金,建立名校长、名教师工作室,促进骨干教师群体不断壮大和成长;加大倾斜力度,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重点补充农村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360多名。到2012年底,全市共投入了500多万元,完成了万余名专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市级培训、县级培训和校级培训在玉溪已经常态化。

  为打造高素质校长队伍,玉溪市2006年至2012年在现任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校长中选拔293人到北京、上海、山东等地的60多所名校挂职锻炼,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成功的教改经验,同时搭建了玉溪同全国教育发达省市长期合作的平台。玉溪还连续6年每年举办一次“校长论坛”,参训校长达5000多人次。

  在造就高素质教育科研队伍方面,玉溪构建了市、县区、学校三级教育科研机构网络,开展“研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一篇论文,撰写一篇高质量的调查报告或学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主讲一节示范课或研究课,主评一次课,主讲一个专题,承担一项教改课题研究任务,带好一支学科教研队伍”的“八个一”活动。

  “玉溪通过撬动薄弱校,加强‘四支队伍’建设等,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李世华说,“但只要牵住领头学校,全力推动薄弱学校,玉溪教育均衡发展就指日可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