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成势 创新为魂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涪城区同时着力四大路径创新:一是培育区域教育核心文化,唤起区域教育的核心价值认同和精神觉醒。二是通过集团化办学体制创新,以优质教育再生优质教育;三是创建城乡教育研修协作体,创新优质教育的生长路径和生长力量;四是探索学校发展性评价,提供学校发展的专业性引领力量。

  一系列遵循教育规律的发展思路创新和力量聚生激发,涪城区赢得了构建“现代化教育强区”难能可贵的战略主动和源源不绝的支撑力量。

教育文化”唤起创新意识与行为自觉

  文化立校、育根铸魂

  “现代化教育强区目标提出后,涪城区做得最要紧和最成功的,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对教育规律的敬畏和尊重,注重人的精神引领和潜能激发,在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是相当不易的。”涪城区教师进修校校长魏先和说。

  “立文化”作为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的重要举措,强调对教育人的精神引领,是打造学校文化内核和提质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在灾后重建中,涪城区从注重物质重建到文化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但明显感到教育文化建设的力度不够。忽视教育规律和学生整体、健康、优质发展的办学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实施绩效工资以后部分教师出现了方向迷失、动力衰减的倾向。

  涪城教育人由此认定: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必须引导学校创建具有核心价值认同和行为准则的学校文化,激发强大的精神内驱力和行为导向力。

  应当说,涪城区历经多年积累,积极奉献、追求一流、讲究品质的工作精神已深入人心,但尚未整合形成系统的价值体系和教育人全面遵循的文化准则。明确教育系统的文化主张和价值取向,涪城区提出了以“让每个生命都得到成长”为目的、使教育行为“贴近生命的需要、揭示生命的真相、引领生命的成长、探寻生命的意义、成全生命的价值”的核心价值追求,构建起“静心办教育、潜心干事业、专心育人才、真心讲奉献”的“四心”教育文化,形成了整个系统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体系。

  推动“文化育人、文化立校”,涪城区以“四心”文化引动学校建立起具有归宿感的校园文化。核心是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素质教育质量观,形成高层次的“目标认同”和“文化认同”,并转化为教师自觉的教育行为和发展能量:树立以人为本的质量观,面向全体学生,把学生健康和幸福作为教育质量的核心内涵和首要指标,决不能追求以牺牲学生健康和幸福为代价的学业成绩。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强化课堂教学变革,建构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改变“重教轻体”观念,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和艺术素养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

  推进学校“立文化”,涪城区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推进特色化办学,促进学校“文化立校、育根铸魂”。

  早在2009年,涪城区就开始实施“育特色教师、建特色课堂、创特色学校、促教育均衡”特色学校建设工程,以培育特色教师催生特色课堂,丰富办学内涵,培育办学特质,提升办学品质。几年探索,全区形成了“一校一品、一校一景”的校园新貌。

  深度聚焦学校文化建设,唤起学校教育文化的创新觉醒与行为自觉,涪城区多措并举:推动学校从全局着眼创建特色,坚持“一所学校一个主题”,加强特色建设规划,完善特色体系建设;打造有利于特色建设的教师队伍,把特色办学理念内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和长期行为;创新特色建设评价机制,从落实素质教育思想着手,既关注办学特色的现实成果,更关注学校未来发展;既关注特色建设成效,更关注整体办学质量……

  走进涪城,“文化立校”丰盈特色文化根基,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常态行为。

  内修素质、外树形象

  “作为一所地处城郊接合部、生源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学校,两年内输出了9名优秀教师,但学校并未因此闪腰。究其原因,一是以儒雅教育找到了符合学校实际的特色化办学方向,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二是基于学习基础上的课堂关注和基于实践的真问题研究,教师赢得了素质和能力发展,学校不断涌现优秀人才。”魏先和校长如是评价石塘小学。

  走进这所积淀百年文化的城区小学,一股浓郁的儒雅文化气息直叩心扉:以“追求儒雅文化与人品”的办学理念、“为每个学生提供优质服务”的办学宗旨、“尚礼、好学、尚美、快乐”为育人目标构建的儒雅理念识别系统,以“内修素质、外树形象”为标准的师生儒雅行为规范系统,以墨香四溢的《儒雅苑》校刊、三颗依存的石头拼成的“石”字校徽等视角识别系统,徐徐散发出儒雅文化的音韵。

  “近年来,学校根据自己的文化积淀和教育走向,定位儒雅教育特色,营造儒雅文化、开发儒雅课程、构建儒雅课堂,让师生以更多的雅思、雅言、雅行、雅兴、雅量,发展成为外表优雅、内涵博雅、谈吐文雅、举止典雅、气质高雅、丰富人性的现代人。”校长王凯说。

  蕴含古之经典和现代美文,学校自主编写了活泼轻松、充满童趣、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经典诵读教材《雅诵》,每周开设两节儒雅课程,吟、听、绘结合,课内外互补;开展文明礼仪、环境护卫、吟诵经典等教育活动,促进学生仪态、语言、行为儒雅。校园景观布置突出教育性、艺术性,充分利用每一个角落、注重每一个细节,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潜移默化影响了师生的观念和行为……

  开发人的精神需求和发展潜能,学校开展“我读书,我快乐”活动,引导教师通过“读书—教书—写书”构建读书生活方式,把读书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张,优化教育教学行为。学校建立了由15个成员组成的“未来名师工作室”:坚持“让优秀成为习惯,寻找更优秀的自己”理念,开展“与书共舞”阅读实践研究、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活动,形成了“精彩一课人人上、教学小秘诀、自我发展构想”的工作模式,为学校筑起了一个优质教育资源聚集高地。

  静心养性、潜心育人

  地处绵阳北门的成绵路小学,近年开始显现“书香校园”特色文化轮廓。

  作为一所几经合并、风雨兼程半个世纪的老城区学校,成绵路小学把创建“书香校园”文化特色作为基本发展思路。

  学校在每个年级、班级都建立了读书会,每月按学科轮流举办“读书节”活动,以自编教材《书香雅诵》开设阅读课,相应开设了琳琅满目的书法、刺绣等校本特色课程,长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书香校园活动。

  书香校园建设的一个重头戏,是以发展性评价撬动课堂教学改革:一是将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目标达成、课堂氛围等全面纳入课堂评价,建立评价量表,体现“以生为本,注重发展、面向全体”的教育思想,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二是课堂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的习得和能力的培养,又看重学科育人功能的达成。三是注重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引导教师选择、创新最优的教学方式。发展性评价启开了课堂教学活力:学生学习兴趣浓、参与度高、课堂容量大,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活泼。

  怎样引导教师静下来、潜心教书育人、修身养性?学校应对以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文修养的浸润熏陶。每周集中阅读,老师们聚在一起交流读书心得;经常性举办读书研讨会、“国学讲座”……“书香校园建设促进了教师素质发展和精神提升,去年10月我校就有11位教师获得市级赛课一等奖,涵盖所有学科,这样的获奖力度前所未有。”校长唐辉说。

  “立文化,既是一种育人为本的教育本质回归,又是一种激发学校教育核心发展力的素质教育精神引领,还是放飞生命潜能的特色化办学、个性化诉求的路径创新。这面精神旗帜的树立和招展,为涪城区域推进教育现代化拨正了航向、创生了力量。”涪城教体部门领导说。

“集团化办学”创新孵化优质教育

  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既是教育发展失衡的主因,也是造成社会不公的诱因。充分发挥品牌学校的辐射、带动效应,以先行发展的优质教育再生优质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覆盖版图,涪城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的一个战略举措是:全力实施集团化办学。

  优质带动:集团化办学风生水起

  2010年秋,涪城区开始尝试集团化办学,以名校优质教育资源带动新建学校、农村薄弱学校快速发展,到2012年底全区已形成四大教育集团,在校生1.67万人,有效缓解了“择校热”、“大班额”等难题。

  走过了联合、兼并式办学的初期阶段,纵深推进集团化办学。2012年10月,涪城区出台了深化集团化办学《实施办法》,力争3至5年内,建立起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集团化办学格局,达成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以“名校催生名校”的发展目标。

  然而作为办学体制改革的创新尝试,集团化办学并非一帆风顺。随着教育集团的组建运行,不少校长产生了心理失衡并心存疑问:一所学校那么大的规模,集中了那么多的优质资源,怎样保障学校之间公平竞争?这究竟是再生还是稀释优质教育资源?

  面对集团化办学引发的观念和利益的冲突与困惑,涪城教体部门领导耐心引导:“集团化办学绝不是简单的学校兼并重组,而是‘优质带动’,是用品牌学校影响力提升薄弱学校、新办学校的办学水平,让不同校区实现先进理念、优质资源、科学方法、优秀成果、优质品牌共享,只要引导得法、运作恰当、监管有力,就能有效再生、放大优质教育

  探索教育集团管理新路,涪城区采取“紧密型单法人”管理体制,以“一套班子、多个校区,统一管理、资源共享,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运作方式,实行人事、经费、制度、业务、评估考核“五统一”管理模式。各校区课程设置、教育研究、教学管理、教学进度、教学评价、绩效考核等方面统一要求……教体局从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社会认可、发展潜能等层面,对教育集团实行督导评价和质量监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