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主动推动区域教育转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0-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育转型是一个由若干改革组合而成的较长过程,期望通过一两个战役完成转型是不现实的。必须正确认识教育转型的长期性、复杂性、反复性,在建立区域教育文化体系过程中要有信心、决心、恒心和耐心。

    ■张素华

    主动适应社会转型、自觉推动教育转型,是当今区域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

    作为天津教育的一张名片,和平区面临的是如何完善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让“和平教育”这个品牌持续“升值”的课题。快速的经济发展,深厚的文化积淀,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区域学校文化建设、特色与内涵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和平区“以理性抓住历史机会,以智慧破解现实问题”,提出构建“奠基未来”的区域教育文化体系,在转型过程中追寻“不一样的精彩”。

    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育转型的基础,也是对教育转型的引领和指导。教育管理部门、教育工作者需要形成统一的教育观,明确教育转型的核心理念、目标和各项主要的指标设计。

    教育转型“形于理念,显于实体”。这里说的实体,包括区域教育实体、个案性学校实体,也包括跨校、跨区域的综合实体,比如建设好、使用好地方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课程基地,赋予其新的发展理念和功能等。在某种意义上,新的实体建设比改造既有实体更利于推动和引领教育转型。要着眼于未来人才培养目标,培育新的教育载体。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引领,培育学生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

    教育转型发生在社会系统中,离不开与其他社会要素的互动,需要互相适应与支持。在教育内部,教育转型是一个由若干改革组合而成的较长过程,期望通过一两个战役完成转型是不现实的。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教育转型的长期性、复杂性、反复性,认识新事物成长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建立区域教育文化体系过程中要有信心、决心、恒心和耐心,不能短期行为,不能功利主义。

    和平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打造“‘奠基未来’的区域教育文化体系”,主动推动教育转型:

    教育理念与价值观的转型。通过理论学习、区本和校本教研,推动观念、思维方式的转型,优化和提升区域教育文化软环境。

    培养目标和特色建设的转型。着力推进第三时代的学生培养目标向第四时代的学生培养目标的转型。同时,通过面向未来、面向第四时代的特色建设,优先打造在知识社会、第四时代具有可持续力的、高端的、上位的特色,来推动学校特色建设的深度转型和向上提升。

    区域教育管理与学校内部管理的转型。以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和落实《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服务标准》两项工作为抓手,来推动该项转型。对学校的队伍建设、教育管理、教学研究、学生教育、后勤保障等多方面进行规范,使教育服务更为科学化、制度化。着力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在学校建立起民主决策机制、管理责任机制、监督制衡机制、参与合作机制和平等竞争机制。在硬件资源、入学机会、师资流动均衡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管理的均衡,达到深度转型、提升水平、促进发展的目的。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转型。现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基本上是围绕第三时代的学生培养目标而架构的,强调的是知识体系的系统传授。今后,我们要开展相关实验,鼓励和支持部分学校围绕第四时代的学生培养目标,通过课程建设与开发,从根本上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从知识体系逐步转向能力体系。主要工作包括:国家课程的拓展性开发,地方课程的系统建设,校本课程的优化提升等。

    课堂教学与教育科研的转型。至于“怎么教”,今后的课堂教学,应当全面转向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本、以学情为本,随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课堂教学的方式、进程和方法。要通过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部门的视导和引领,促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区域层面和学校层面的教育科研,大力推进课堂教学的深度转型;通过政府督导和区域性教育评价制度的系统改革,解决“往哪儿引”、“怎么引”的问题,促进教育评价的转型。

    教育信息化发展工作的转型。教育信息化的工作重点,应从硬件支持与维护服务转向软件和内容的支持服务,由分散式存储服务转向集中式存储服务,由适合第三时代的信息化服务转向适合第四时代的信息化服务。教育转型应“呼唤”大数据挖掘,和平区将通过建设全市首个区县级教育云计算数据中心,搭建“智慧教育云平台”,实现决策科学化、管理信息化,实现对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进而推动区域教育的快速转型。(作者系天津市和平区教育局局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