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都江堰共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1-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13都江堰国际论坛

    2013都江堰国际论坛紧紧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教育部编制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创新与实践: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能力建设”为主题开展讨论,并发布《2013都江堰共识》。其主要内容摘录如下:

    共识一: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可以促进教育普及、实现教育公平、提供优质的学习与教学环境、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并提高教育管理效率。

    共识二:信息技术在提升学生学业水平、扩大入学比率、提高教学质量、削减教学成本、支持终身学习、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公民等方面,都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共识三:各国(地区)要进一步增加信息化投入,提高学校网速,增加教师和学生用计算机,修订完善教育信息化规划及其政策框架,检测与评估政策实施和目标达成效果,发展教师ICT能力,培养学生电子能力,创新学习方式,开放教育资源,推进移动学习。努力实现全民教育目标,共享有质量的教育,发展终身教育

    共识四:信息化应当面向所有年龄段、语言、文化、环境的人群。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基础教育入学公平、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妇女和女童教育的质量与公平;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增加阅读机会,为青壮年提高学习能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共识五:建议参与都江堰国际论坛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机构、有关政府部门、各国(地区)代表和其他利益相关方,考虑执行如下行动,以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

    1.充分运用教育信息化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全球化公民。教育决策者、教育专家、教育信息技术工作者和一线教师要重视信息化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教师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动手、实践、创造等综合能力,使学生成为优秀的全球公民和劳动者。

    2.积极落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信息化能力框架”,制定本国(地区)标准。在师范教育、教师资格认定、教师继续教育、在职培训和校本研修中,落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信息化能力框架”。并及时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信息化能力框架”升级变化和研究制定本国(地区)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同时建议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政策与教师培训政策相结合,把硬件投入与促进使用的策略相结合;多途径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帮助教师完成专业发展。

    3.运用信息化促进教师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运用ICT促进教师相互合作和学生互动;建立学生ICT标准,发展学生电子能力;建设和运用学习管理系统(LMS)。使用电子白板或者一对一的电脑教学计划,有助于学习深度和进度的提升,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有助于改善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4.建设开放性教育资源,推进远程教育和移动学习。开发数字学习资源;通过在线学习、网络课程等形式,解决特殊地区、特殊人群的学习问题;推进移动学习,为教师与学生建立起不受时空限制的双向通信与交流机制。

    5.建立教育信息化指标、定期收集数据、实施ICT政策评估。建议从涉及与基础设施相关的指标、技术促进教学相关的指标、通过技术增强教师能力的指标等方面建立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每1到3年进行一次数据采集工作,确保国家(地区)数据收集和国际标准及举措保持一致;资助ICT教育政策和措施评估项目;提升国家(地区)在政策周期内有效利用证据的能力,促进更多的询证决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