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邺教育:让师生幸福快乐 ——访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教育局局长易善平 □ 本报记者 韩世文 □ 特约记者 谢 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国教师报:建邺区提出“教师幸福、学生快乐、群众满意”的办学理念,这方面你们有哪些思考和行动?

  易善平:建邺教育的理想是办好教师幸福、学生快乐、群众满意的高品质教育。教师幸福,核心是打造教师幸福工程。学生快乐,核心是全面启动学生快乐健康成长工程,以新一轮课改、教改和迎青奥为契机,坚持以生为本,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让学校成为学生向往并生动活泼成长的地方,让课堂成为学生张扬生命活力的阵地。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群众满意度是衡量教育发展水平的试金石,建邺将继续加大教育民生工作力度,实施教育惠民工程,让新城教育快速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百姓,持续提升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近年来,建邺区委、区政府连续6年先后3次出台“尊师重教”10件实事,每年按照教师工资总额2.5%标准足额拨付师培经费……目前,全区师资队伍整体指标,均全面提前达到并超过江苏省“教育强省”和南京市“教育名城”标准。

  中国教师报:区域教育发展的最终成果应该由群众评判,如何做到让“群众满意”?

  易善平:建邺区落实“学有优教”,梳理22项教育民生目标并逐一落实。我们还在全区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局领导进街道、机关进学校、学校进社区、校长进课堂、教师进家庭为内容的教育服务“五进”活动,建立社区和学校“双向服务”联系卡;建立教师与家长面对面沟通制度;局机关干部定点联系2至3所学校,建立起机关服务学校长效机制;每年均委托民调机构开展全区教育系统教育满意度民意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纳入学校办学绩效考核。

  我们还在全市首创“社区四点钟学校”和“快乐课后”,利用社区场地,学校教师义务辅导,解决部分小学生下午放学后家长接送难题,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切实解决好区域内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优质义务教育,让每一个生活在新城的孩子有学上、上好学,尤其是让外来民工子女享受“同城待遇”,共享一片蓝天。

  建邺区自2008年起委托省民调中心先后开展3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群众满意度调查,其中2010年调查总体满意度得分83.42分,分别较前两次调查高出2.70分和1.04分。2011年是建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年”,我们希望以此为重点,继续推进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使建邺教育的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