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山乡风土文化的希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2-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齐林泉

    “为了腾地建学校,一名滇西抗战老兵一下子迁了家族的17座坟。还有老两口,把自己刚刚建好的生祭(为将来死后建的墓地)腾出来。在乡里办教育,我们获得了上上下下的支持。”在这个云南省昌宁县最小的山乡,深秋的初寒也难以遮住翁堵乡党委书记罗兴武言语间透露出的暖意。这里只有一万多人口,并且寸土寸金。罗书记允诺:“一定把乡里的教育作为第一主业来抓。”

    除了感动,他还有骄傲。全乡唯一的初级中学翁堵中学在全县综合测评中稳居首位,在整个保山市排名第七。这里出过几名全县的状元,有的孩子还在北京大学读书。

    站在正在筹建的初级中学新校区的工地上,县教育局局长鲁开发说,尽管是省级贫困县,但县里有决心把学校建设发展用地纳入城镇建设规划统筹安排,按照实用、够用、安全、适度超前的思路,给每个乡镇建设好一所初级中学、一所中心完小、一所中心幼儿园,让新建学校成为当地的文化中心。

    罗书记说:“孩子读书不好,成不了才,家庭好不了,乡里也发展不上去。学校是这个地方最大的希望,也是离不了的传承文化脉络的场所。它是整个山乡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翁堵中学深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对当地文化发展的重要性,除了强调学生的学习,他们积极开展艺术教育,开齐开足艺术课程,创办艺术兴趣小组,充分挖掘学生的艺术特长,进行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为学生搭设展示的舞台。正因如此,学校在每次县级文艺汇演中均能取得优良的成绩。去年,学校参加县人民政府组织的合唱比赛,就获得了集体一等奖。

    学校还积极投入到当地文化建设中,翁堵初级中学刘敏老师讲了三件事。一是每年端午节晚上,由乡人民政府组织,在乡文化广场举办民族歌舞汇演,学校参演的节目最为丰富多彩,每每得到乡人民政府和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他不无自豪地说:“我们有传承民族风土文化的责任。”二是学校开展以“立志、爱国、孝道”为主题的专题教育活动,每月组织学生到各村进行一天的社会实践。他笑笑说:“全乡新农村建设也离不开我们。”他最津津乐道的是,学校开展的“茶文化进校园”活动支持了乡里的产业发展。2012年,由学校里的学生和当地群众参演、昌宁县文体局组织拍摄的《千年茶乡·昌宁》专题宣传片,成为宣传昌宁茶文化的重要载体。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