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胎请假 难煞学校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3-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强制性的制度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校长强留教师在校,教师身在曹营心在汉,身体不行、情绪又不好,反而影响教学质量。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同时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既保护教师正当权利,给予教师足够的人文关怀,又激发起教师的责任感,使其不忍心耽误工作、耽误学生。这样,学校和教师便能相互理解、体谅,尽量兼顾工作安排和个人计划。 

    近日,在四川省广元市一所小学任教的小李刚刚生下健康的婴儿,为了保胎,她病假和产假加起来,共休息了9个月。6年前,成都市武侯区太平小学教师王青(化名)怀上一对双胞胎,为了不影响学生学习,她仍然坚持上班,结果不幸流产。3年前,她再次怀孕。这次,她主动申请回家保胎,学校也批准了,可孩子还是没有保住。 

    “教师排队怀孕”曾是教育系统的潜规则。如今,女教师怀孕前要征得校长同意的情况越来越少了,但是,像小李和王青这样的女教师又面临着新的挑战——保胎。

    一些校长向记者反映,越来越多的怀孕女教师请假在家保胎,部分学校申请保胎的女教师达七八成,个别学校接近100%。保胎,已渐渐成为教师和学校共同的难题:教师申请保胎,学校没理由不放行,毕竟事关重大,出了意外谁也担待不起;可如果一申请就放行,有可能会形成保胎的风气,对于女教师占多数的中小学来说,这种现象确实会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转。

    ■本报记者 李益众

    “排队怀孕”现象越来越少,保胎教师越来越多

    前些年,“教师排队怀孕”的情况非常普遍,这类新闻也时常见诸报端。尤其是初三、高三这些所谓的关键年级,更是对教师怀孕进行严格控制、指标分配、统一安排。教师突然怀孕,会被认为是严重违反学校纪律的行为。

    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得胜分校校长姒建明说:“在我刚当教师的那个年代,女教师确实要排队怀孕,甚至个别学校会出现教师已经怀孕,校长让其将孩子打掉的情况。现在,学校一般不敢这样做了,一旦出现问题,影响的是一个家庭的幸福,谁也担待不起。”

    现在的情况正好相反。“我们学校年轻女教师怀孕,十有八九都要保胎。”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前些年,保胎的女教师还不多,这两年越来越多了。如果一个老师从怀孕到生孩子,不请假、不保胎,大家会感觉比较稀奇。

    成都市某小学的刘老师今年34岁,已经两次与当妈妈的机会擦肩而过。第一次怀孕时,刘老师还年轻,挺着大肚子当班主任,怀孕两个多月时,意外流产。后来,刘老师又怀孕了,向学校申请在家保胎,但是学校人力紧张,让她再坚持一阵。结果,这个孩子也没保住。身边这样的案例越来越多,让老师们很担心,纷纷选择休假保胎。

    有妇科专家指出,女教师申请保胎的现象比较多,与其职业特点有一定关系:教师容易紧张、劳累,长久站立会诱发宫缩,出现先兆流产症状。特别是怀孕的后半段,女教师若工作量大,会严重影响胎儿生长发育。 

    在学校里,流传着这样一些防止孕妇发生意外伤害的注意事项:不能站立过久,不能将手臂抬高在黑板上写字,上下楼梯时要防止被奔跑的孩子撞上,不能因为校长严厉批评或学生调皮捣蛋而着急、生气……在部分“谨慎”的怀孕教师看来,校园内时时处处隐藏着危险。

    锦江外国语小学总务主任黎明说,以前的女同志要“打得粗”一些,怀孕后、生产前是可以正常上班的;现在的女教师娇气多了,需要很细心地保胎。一方面是因为现在教师的工作量大、压力大,另一方面是因为受食品安全、空气质量等因素影响,人的体质变差了。 

    教师需求与学校人力均需保障,学校陷入两难境地

    姒建明说,现在,个别学校需要保胎的女教师几乎接近100%。教师工作,对孕期教师来说危险性大,教师提出保胎要求,校长必须同意,能够协商的空间最多就是请假时间的长短。

    据记者了解,一般小学女教师比较多,有的高达百分之七八十,而且女教师年龄差距不大。相对一般单位来说,女教师怀孕对学校工作的影响更大。

    教师怀孕后,学校一般会临时聘用教师来顶替。但是,一些临时聘用的教师教学能力差,责任心不够强,家长们意见很大。不过,生孩子对女教师来说是一辈子的大事,学校理应满足女教师的合理需求。校长常常为此感到左右为难。

    各学校对待怀孕教师的态度和方式不一,这与校长的价值观和工作风格有关。一般来说,校长会充分考虑学校、教师和家长多方面的诉求,情、理、法兼顾,进行柔性生育管理。

    但现实中,校长们还会遇到教师打着保胎的幌子休假的现象。部分女教师即使没有出现流产征兆,也会抱着“保总比不保好”的心态请假保胎,目的仅仅是为了以防万一,或者是多休息一段时间。

    小李家住成都,目前暂时在广元市的一所小学任教。她2013年6月怀上孩子,工作到11月下旬便请病假回成都休息。为此,她专门到医院找关系请医生开了一份病情证明,证明上写着“有流产迹象,建议保胎,休息一个月”。一个月后,她又想办法弄到一张病情证明,直接将假期延续到了寒假。

    通过这种方式,小李获得了超额的假期。她的病假和产假加起来长达9个多月,可以从2013年11月下旬一直休息到2014年9月初。但是,她的这一行为却给学校带来麻烦,学校不得不四处选聘代课教师,还得为此付出不菲的代课费。同时受影响的还有学生,不得不面对陌生的代课教师。

    如果教师实际上并没有流产迹象,仅仅是因为个人想休息就请假,学校该怎么办?对此,很多校长表示:“学校完全没有办法,只有无奈。”太平小学校长助理樊凡说:“虽然可以从制度上、程序上做一些安排,比如要求教师请假必须出具医院证明,但这治标不治本,更何况教师找人托关系办假证明也不难。”

    如何既保护教师正当权利,又保证学校正常运转

    成都市某小学教师琳琳(化名)怀孕后,一直感觉身体不好,于是向校长申请回家保胎。结果,校长以学校缺教师为由拒绝了,仅准许她不用坐班。怀孕两个月后,琳琳被医生诊断为“先兆流产”,需休息一个月。这时,学校不得不给她放假。

    一个月后,琳琳向校长申请延长假期,又一次遭到校长拒绝。幸好,琳琳最后并未发生意外,顺利产下一个女儿。不过,她说:“校长平时说人性化管理、一切为了教师,都是假的。我现在深刻地感受到,家庭、健康对自己来说才是最宝贵的,工作并没有那么重要。”

    显然,比较强硬的管理方式容易给教师留下“不够人性”的坏印象,也许会对学校日后的工作造成无形的消极影响。锦江外国语小学副校长周雪说:“强制性的制度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对于确实需要保胎的教师,只要教师提出来,又有医院证明,学校应无条件放人。校长若强留教师在校,教师身在曹营心在汉,身体不行、情绪又不好,反而影响教学质量。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我们常常教导学生要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如果学校对自己的教师都不够关心,怎么教得好学生?怎么让家长放心?”

    周雪说:“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让教师提前知晓学校的现实情况,教师也应适时向学校领导或工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好的状态是,学校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既保护教师正当权利,给予教师足够的人文关怀,又激发起教师的责任感,使其不忍心耽误工作、耽误学生。这样,学校和教师便能相互理解、体谅,尽量兼顾工作安排和个人计划。”

    对于怀孕后愿意继续留在学校工作的教师,周雪建议:“学校可对这类教师的工作岗位和工作量进行适当调整,比如不再安排怀孕教师当班主任,将其转到图书管理员等相对轻松的岗位。”

    成都市锦官新城小学的夏婧已经怀孕25周了。怀孕后,学校把她调到了发展研究室,处理一些行政事务。夏婧说:“我很感谢学校,给了我一年时间来完成怀孕这件事,舍得让我休息。现在的工作比当班主任要轻松许多,原来晚上10点才能忙完,现在5点半就可以准时下班。” 

    成都市武侯实验小学教师郑璐是有3个月身孕的准妈妈。现在,郑璐每周要上13节课,同时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量和怀孕前一样,但学校的其他活动会人性化地“避开”她。这学期开学,武侯实小在教师中如期举行“人人献课”活动,每位教师都要准备一节公开课。“学校考虑得很贴心。”郑璐说,“对于怀孕的老师,学校把上不上这节公开课的选择权交给了我们。”

    事实上,女教师的责任心一般都比较强,她们怀孕后会克服重重困难,挺着大肚子继续上课。有的教师甚至为了不影响学生,在做生育规划时故意将预产期挪到假期。2013年,锦江外国语小学生孩子的3位教师,有两位没有将产假休完,就主动提前返回了工作岗位。

    为了应对怀孕教师请假造成的人力空缺,一些学校还采取了一些创新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成都市锦江区采取区域调节的方式,在师资队伍上“互通有无”。例如,一所学校的数学教师怀孕了,人力不足,便从数学教师相对宽裕的学校临时借调过来一位教师。等这位怀孕教师返岗后,借调教师又回到原来的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