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日本中小学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3-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北京教育学院 李雯

    突发事件直接威胁和危害学生的健康和生命,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量学校安全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新西兰和日本是世界上公认的学校安全工作质量高、成效突出的国家,在学校如何应对突发事件方面,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工作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新西兰中小学把学校突发事故管理作为学校安全管理程序的重要环节,特别加强了对校园危险、突发事件的管理,并建立了安全事故的报告制度。新西兰中小学把校园危险分为五类,针对每一类危险都制定了明确的管理流程。学校参照管理流程开展安全工作。

    新西兰提出和实施突发事件的“4R”处置。第一个R是减少(Reduction),即减少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及其潜在影响,通过加强对危险事件的管理可以减少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第二个R是准备(Readiness),即制定突发事件应急计划,学校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都要制定相应的应急计划。第三个R是反应(Response),即按应急计划对突发事件作出反应。第4个R是恢复(Recovery),即事件处理结束后,检查措施是否适切。

    新西兰的学校安全事故汇报制度主要包括事故汇报和登记两个部分。学校发生安全事故后,学校要立即向相关管理部门汇报,并提交事故报告,与相关部门联手展开事故后续调查工作,听取安全工作改进建议等。此外,学校还要向学校的教职员工、学生及其家长汇报。事故处理结束后,学校还要将事故发生的时间、人员姓名、受伤类型及相应治疗、事故汇报情况、预防事故再次发生及事故索赔的相关信息等,记录在学校的“事故登记簿”中。

    日本从危机管理的角度审视和规划学校安全工作,提出了危机管理的三个阶段:一是事前的危机管理,重在有效预防;二是发生时的危机管理,重在快速行动、有效处置与应对;三是发生后的危机管理,重在心理抚慰和改进。

    在学校安全工作中,日本特别强调有效防范不法分子入侵。2001年6月8日,一名男子手持菜刀闯入位于大阪北郊的池田小学,杀害8名儿童,并导致多名师生受伤,此案震惊日本社会。以此为鉴,日本政府和社会各界都行动起来,想方设法为学前和学龄儿童的安全保驾护航。

    针对池田小学恶性案件,日本文部省(现为文部科学省)于2001年8月31日公布了《确保儿童安全的安全管理检查项目》。该规定明确指出,除学生到校和离校时间以外,学校必须关闭大门,并严格检查所有来访者,同时还要安装相关的防范设备和设施。2008年的统计显示,日本88.3%的学校拥有了健全的学校安全管理体制,69.6%的学校普及了监控设施。2009年3月文部科学省修订了针对幼儿园和中小学校的《设施整备指针》。该文件详细规定了学校在门、围墙、路灯、监控录像和绿化等方面的标准,要求学校必须定期修剪绿化树木,控制树高,以免妨碍视线,保证不留死角。

    同时,日本政府每年都向幼儿园和中小学校提供安全防范手册,对日常校园安全管理和防范不法分子等措施进行了详细规定。文部科学省2008年对全国5万多所幼儿园和中小学校的调查显示,全国有97.8%的学校充分利用了相关部门颁发的《防范手册》。

    综上可以看出,新西兰和日本的学校应对突发事故的措施和经验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但也有很多共同和相似之处:一是都特别重视,二是注重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消除,三是都注意对突发事故管理流程的设计和落实。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一线经验集萃     下一篇:政府管大事 高校办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