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窄化为心理咨询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4-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刘波

    日前,中国青年报以“初中生心理健康服务陷困局”为题,对当前初中具有专业资质的心理教师数量少、最可动员的社会专业力量最不受青少年欢迎等问题进行了报道,并提出了建立政府购买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机制等应对策略。笔者对该报道有些不同意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有些人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窄化为心理咨询,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早已证明,“守株待兔”式的心理咨询并不能为很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心理服务。如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在减少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下下工夫,而仅仅关注终端的心理咨询,无异于缘木求鱼。同时,社会上的心理咨询力量,对学校教育并不了解,对学生的状况也不清楚,直接介入并不一定有多大的效果。

    从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的角度来讲,需要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学素养,减少由教师自身原因引发学生心理问题的可能性。而学校的专业心理教师,主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培训,主持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开设心理讲座和心理辅导活动课,指导班主任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课。对学校来说,只有建立梯队化的心理教师队伍,尽量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环境,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作者系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仁爱中学教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评中评     下一篇:“只要一上课,什么病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