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巧解“三点半难题”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4-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宁波市通过政府、学校、社区、家委会多方参与,形成了四点钟学校、公益托管、快乐社团等破解“三点半难题”的多种模式,既解决学生放学无人接送问题,又让孩子在校内就能获得特长培训,减轻了家长负担。

    ■本报记者 史望颖

    下午4点,在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范桂馥小学202班的教室里,10岁的双胞胎兄弟虞洋和虞溢正在和同学下棋,他们都参加了托管班,将在学校待到5点钟左右直到父母来接。这学期开始,海曙区推出了公益托管,目前已在该区18所公办小学全面推开。至此,面对社会关注的“三点半难题”,宁波探索形成了多种破解模式。 

    四点钟学校

    下午3点30分,记者来到位于宁波市江东区白鹤街道贺丞社区的镇安小学,京剧教室里传出“咿咿呀呀”的学唱声,国学教室里传出阵阵经典诵读声,小牛顿教室里学生们正在认真地做科学实验,篮球场上学生们在练习运球,俨然一座校内少年宫。

    江东区充分发挥教育系统在校舍场地、设施设备等方面的优势,构建了学校、社区和家庭“三位一体”的四点钟学校,确立了“因地制宜、自愿参加、无偿与低偿相结合”的三项工作原则。

    镇安小学四点钟学校创立于2003年,是全国最早成立的四点钟学校之一。“起始阶段,我们创办四点钟学校只是为了解决一部分孩子放学后没有人及时接送的燃眉之急,从2010年9月开始,办学模式已由‘单一托管’到‘课程与托管’并行转变。”镇安小学校长顾秋红介绍,该校四点钟学校利用3点30分至5点这段时间开展社团活动,先后创建了民乐、京剧、篆刻等36个社团,吸引了全校800多个学生参与。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社团,也可以选择托管班,或者两者兼顾。托管班每个月收费60元,每个班配备2名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由社区聘请的工作者、大学生志愿者等组成。“这样的四点钟学校既解决了孩子放学后无人接送问题,又节约了孩子的周末时间,使孩子在校内就能获得发展个性特长方面的培训,而且收费低,让家长节省了不少钱,真是一举多得!”镇安小学501班学生家长毛建君说。

    公益托管

    “海曙区2013年全面启动了城市学校少年宫这一项目,即利用社区图书室、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学校放学后空余教室建立‘四点钟学校’,把学校、家庭与社会三方面资源结合起来,让学生有处可去。”海曙区教育局副局长裘建浩说,现在又推出校内公益托管,是想走一条既安全有序又启蒙特长的新路。

    “我校的公益托管已经运作了近3个星期,主要采用课外社团活动和托管班的形式。”海曙区范桂馥小学校长卢雄伟介绍,课外社团活动统一在第三节课开展,托管班安排在放学后。托管班以班级为单位,采用学校告知、家长申请、班主任审核、学校批准的流程,确定参加对象。

    “有托管需求的孩子,每个班有10至15个。”卢雄伟介绍,管理的教师是班级的正副班主任,除了辅导孩子们的学习活动之外,他们还组织开展一些譬如诵读、棋类、趣味小体育等文娱活动,一直持续到5点钟,等待家长陆续把孩子接走。

    海曙区的公益托管场所由各校运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和场所资源,通过修缮、改造、置换、共享等办法利用起来,管理人员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同时吸收街道、社区的能工巧匠、家长志愿者等担任辅导员。活动经费采取财政适当补助,学校承担部分的方法。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公益托管服务,让更多孩子受益。”裘建浩说,我们也希望在了解家长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因势利导,把校内的公益托管办出特色。

    快乐社团

    记者来到宁波市江北区广厦小学“创意手工”社团的时候,指导教师毛剑芸正在指导学生做掐丝工艺画。学生李悦悦说,学习创意手工可以激发自己的兴趣,很喜欢,也可以使自己的双手变得更加灵活。

    宁波市江北区绝大多数小学地处农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孩子占全区学生的60%,这些孩子接受校外教育、参与专业技能培训的机会较少,再加上目前小学生放学时间一般安排在3点半左右,放学后无人看管的现状困扰了众多家长。

    2012年3月起,江北区教育局在区内6所小班化试点学校率先开展快乐社团活动,到2013年9月,已增加至10所,覆盖了全区的八个街道,共开设社团项目240个,累计参与人数5290人。

    广厦小学在校园中建立了一座 “蓝天社团城”,社团城共分四层,每一层都设定了一个主题。该校校长徐扬威介绍,学校对蓝天社团城的环境进行了改造,增添了书法桌椅、围棋桌椅,添置了多媒体设备。授课教师既有本校的,也有外聘的,都按课时支付费用。

    徐扬威说,快乐社团刚开始试点的时候,全部费用由政府埋单。但随着试点范围的扩大,当时遇到了瓶颈,设备、师资没有专门的经费支撑和保障,政府和学校的压力都很大。从2013年9月1日起,开始对学生收取一定的收费,用于支付教师的教学成本。

    “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政府的支持、社会的理解、学校的奉献,三者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部分,都运作不起来。”徐扬威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