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就双本一融职业教育新路培育秀外慧中智德婵媛之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5-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我国东北有一座著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吉林市。1907年,这里发生了一件革命性的教育大事——官办的吉林女子师范学堂成立。《东三省政略》卷九“学务·吉林省·纪师范篇”:“女子师范学堂创设于三十四年七月,校内附设女子两等小学,吉林向无女学,是校开而女子向学之风为之兴起。”她就是吉林女子学校的前身。

    在百年历史进程中,吉林女子学校一直秉承教育思想创新的优良传统,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在每一个时代都能昂首屹立于女性教育领域的前沿。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吉林女子学校领导班子敏锐地洞察到,“以人为本”将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总基调。基于这种判断,他们选择了“课程校本化”、“教学生本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适应当代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三个基本元素,构建了“双本一融”育人模式,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全力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女性人才。

    思路决定命运。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吉林女子学校顺理成章地迎来历史性的跨越。

    ——2007年,百年校庆之际,学校整合各方资源,成功地组建了吉林天使职业教育集团,成为吉林省首个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集团。

    ——2010年,学校实施搬迁重建。新校区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0352平方米。这次重建把原本师资力量一流、办学特色一流的吉林女子学校打造成了环境一流、设施设备一流,直至软硬件全面一流的吉林省职业教育强校。

    ——2012年,学校被纳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

    从此,这所百年历史名校在“双本一融”办学思路的指引下,踏上了特色发展的高速路,谱写了高歌猛进的新乐章。

    特色教育生态续写百年名校之魂

    拥有百年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吉林女子学校,一直将她作为女孩梦开始的地方。为了实现女孩梦想,学校首先在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将中华民族对女性的素养要求提炼为“秀外慧中、智德婵媛”,并使之成为学校办学的核心理念,统领“双本一融”育人模式。为适应职业教育和时代对女性的素养要求,学校又将这一理念细化并拓展为锻造“六个女性”,即“智慧女性、职业女性、诚信女性、高雅女性、通才女性、幸福女性”的育人标准。与此同时,学校借百年校庆之机确定了校徽、校旗和校歌,编辑出版了《文化百年》手册,制定了《吉林女子学校德育规程》,创设了靓丽女孩系列活动……从而形成了民族性与女性特色完美统一的学校育人之魂,体现了“关关雎鸠,在江之畔,窈窕淑女,成功之愿”的美好愿景。一个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体系基本成型。

    软环境不软,硬环境够硬。2010年,以吉林市政府部门投资2.4亿元重建女子学校为契机,学校确立了“一主两翼”的办学格局。“一主”即松花江南岸的主校区,校园临水依山,视野开阔,气势磅礴,既有老子“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境界,又有王阳明格物致知的睿智达观,兼有陶渊明悠然南山的闲适超然。校园以人工湖、运动场为中轴,两侧自然延伸,建筑物以女性教育特色词汇命名,左侧生活区依次为淑女阁、毓秀阁等,右侧教学区分别为书香阁、双馨阁、艺雅阁、智雅阁等。绿地、环路、文化长廊、灯光标语、山脉、亭台将各建筑物连接为一个有机整体。整个校区浑然天成为一个“女”字,呈现了“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芳草萋萋、小桥流水的风景,错落有致、别具匠心的园林,仿佛是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写意。女孩们在这充溢着自然美的校园里,感知着百年文化的丰厚传承。“两翼”即是位于吉林市区的两处实训基地。“一主两翼”的办学格局寓意着“天使”的展翅飞翔,蕴含着女孩的成功之盼。学校女性文化环境的塑造,集中体现了环境育人理念,反映了学校的培养目标,形成了能量巨大的教育场。

    吉林女子学校别具特色的生态文化引起了社会多方的关注。2012年6月,该校的女性文化建设经验作为吉林省入选的两所之一、中职仅有的一所学校在国家教育部门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德育创新暨校园文化工作座谈会上交流。

    双本育人模式催生秀外慧中之苗

    在“课程校本化”和“教学生本化”搭建的花园中,吉林女子学校的女孩们像春风中的花苗,沐浴着知识的阳光,吮吸着技能的雨露,茁壮地成长。

    学校以女性特色教育为核心,积极推进“课程校本化”。一是创造性地突破了传统的“文化课+专业课”的普通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开发出了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专业实践课、女性特色课“五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二是建立了动态调整专业及课程设置机制。学校每年都进行专业及课程设置调研。2007年,学校根据调研结果将学前教育专业细化为学前英语、学前舞蹈、学前美术、学前声乐等不同专业方向,为幼儿园提供了专门人才。三是以年为周期,要求教师依据专业发展实际,在深化理解国家课程精神、国家课程内容取舍、专业新知识新技能吸纳、女性素养内容添加、实践内容增设等方面进行课程调试,形成了全新的教学文本。四是以女性素养提升为核心,开设系列学校课程。学校2008年推出了系列校本教材《女性成才指南》、《女性礼仪与形象设计》、《女性形体训练》、《女性家政指南》,经两年实践及修订后出版发行。课程校本化的组合动作,将学校的课程转向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将传统的“工具课程”转化为“理解课程”,将传统的“文本课程”转化为“经验课程”,将传统的“静态课程”转化为“动态课程”。学校的课程校本化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该成果被评为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并报送国家教育部门参加2014年国家教学成果奖评审。

    有课程校本化奠定基础,教学生本化得以顺利推进。尊重学生,以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育为出发点,创造个性化、差异化的生动教学,如今已是学校每一位教师的自觉。第一,学校进行了教室革命,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将实训中心与教学楼进行一体化建设,各专业理论教室与专业实训室布置在走廊的两侧,一一对应,同时在专业实训室内添加个性化桌椅,学生在理论教学与实操教学之间随意切换,形成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环境。第二,建成了数字化校园。学校先后投资300余万元进行了数字化校园建设。通过以“交互多媒体系统、主题资源库、数字化平台”为主的教学平台实现了互动式教学,生成了以培养学生互助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第三,为学生多元智能发展搭建平台,创新了教学模式。学前教育专业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采用场景教学模式、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采用模拟教学模式、服装工艺与制作专业采用项目教学模式。第四,学校打破了常规教学中教师大面积撒网的教学方法,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学校开设了舞蹈、合唱、茶艺、调酒等20余个活动或实践课程。教学生本化使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充分实现了个性的发展,给女孩们带来了巨大变化。“秀外慧中”已成为她们的代名词。她们的表现得到了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毕业生年年供不应求。2013年,学校的育人经验作为吉林省中等职业学校的代表被推荐到国家教育部门。

    一融联动机制润育智德婵媛之花

    在长期的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学校领导班子认定:“课程校本化”“教学生本化”都需要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更为彻底地实现。毕竟,在企业中生成的课程和教学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才能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此,学校组建了吉林天使职业教育集团。

    集团成立以来,通过一系列活动及运行机制创新,使学校的办学模式实现了新的突破。首先,学校在四大品牌专业中实施学生体验岗位技能计划。学校打破了传统的两年在校学习、一年在企业顶岗实习的“2+1”培养模式。从学生入学开始,每学期利用2-3周时间,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体验岗位技能,使学生在学校与企业之间有规律、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角色转换,形成了了解企业需求——有目的地学习——到企业检测学习成果——回学校再提升的培养过程。此举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计划性、实用性、紧迫性,为学生成为准职业人创造了条件。同时,这也让企业更了解学生,为企业用人、选人创造了条件。有效地实现了“办企业眼中的教育”、“办企业手中的教育”、“办企业心中的教育”的职业教育理想。其次,实现了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形成了学校挖掘企业的文化内涵,在学校创设企业文化场景,渗透企业文化,学生适应企业发展的育人模式。再次,形成了教师在实践中提高,在企业中成熟地提升专业化水平的成长模式。最后,成立女性研究中心,探索女性教育理论。学校选择集团内的行业专家、人资人员、教育学者、社会学者,组建了吉林女子学校女性研究中心。该中心下设女性服饰研究所、女性家政研究所、女性成才研究所、女性审美研究所、女性心理研究所、女性教育研究所等机构,定期组织学术研讨、经验交流等活动,为学校女性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及政策咨询。学校通过集团化建设,深化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体现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育人的职业教育价值观。

    一融联动促使教学成果凸显。学前教育、服装设计与工艺、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旅游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在全省已经达到引领示范的标准。师生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技能大赛更是成绩突出。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及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连续7年代表吉林省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车迪同学在2012年全国中职学生服装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品牌服装CAD模版制作、放码与样衣试制”项目比赛一等奖。2011—2012学年,学校组队参加了全国“文明风采”大赛,获得了团体一等奖。张放、张毛毛、李星男等10余位教师在全国职业学校教师说课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其中张放老师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