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学、研”合作 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5-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生在企业实习

    企业兼职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

    学生在实践专周进行专项课题训练

    作为当前高校群中的“新生代”,独立学院多是由知名大学和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合作办学,因为有名牌大学的光环笼罩,一度发展势头良好。可近年来,一些独立学院招生开始遇冷,甚至出现生存危机。究其原因,办学没有特色和创新、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是其重要原因。

    针对这样的问题,教育专家明确指出,独立学院必须围绕“独”字做足文章,要敢于突破母体名牌大学的光环,充分发挥新模式新机制的办学优势,在专业设置等方面勇于创新,善于创新!

    坐落在成都高新西区的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敢者。2012年,学院在走过了十余载不平凡的奋进之旅后,在母体名校电子科技大学雄厚实力的支撑下,依托国腾集团云计算研究中心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创造性地开办了全国第一个本科层次的云计算科学与技术系(以下简称云计算系),在国内计算机新技术教育的版图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两年过去了,春来秋往,云起云涌,解读这朵“云”的发展之路,对于克服当前独立学院专业设置同质化的弊端,有着深远的启示和意义!2014年5月,暖风沉醉,彩云满天,就让我们走进电子科大成都学院云计算系,走近这群朝气蓬勃的教育者!

    看“云”起——不仅仅是培养方法的改变

    武志学,英国剑桥大学计算机博士,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研究院士,国际知名的云计算专家,四川省“百人计划”及成都市“创新人才计划”入选者,四川省特聘专家。曾任国际知名的云计算企业Citrix公司主任研究员。长期从事虚拟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研发,参与国际著名Xen虚拟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参与国际著名基础设施云平台OpenStack、PaaS平台CloudFoundry的设计与实现。2011年,他开始担任国腾集团云计算研究中心主任……然而,他最看重的一个身份却是——“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云计算科学与技术系系主任”。

    “我们开创了先河。电子科大成都学院云计算系是国内首个本科层次的云计算系。”武志学笑着说。

    云计算系,是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办学体制的全新产物。

    2011年,武志学从英国回到国内,开始担任国腾集团云计算研究中心的主任。在招人的过程中他发现,找不到对口的本科生。国内根本没有“云计算专业”的学生,“研究生层面的还有一些,但是本科层次的完全是空白。”

    用普通计算机系的毕业生来代替?武志学和他的团队成员发现,除了基础的电脑知识外,其他方面几乎要从头培养起。

    “反正都要培养,我们干脆利用我们的优势和成都学院合作培养吧!”国腾集团决心在旗下的云计算研究中心和电子科大成都学院之间搭建一个桥梁,合作办学。

    2012年5月,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云计算系成立!首批学生是从计算机系转过来的,一共58个。“我们完全尊从学生的意愿,只要希望从事云计算研究的就可以转过来,没有为他们的转系设置任何障碍。”云计算研究中心副主任赵阳说。作为武志学的得力助手,她是新成立的云计算系副系主任。

    新成立的云计算系,因为“云”技术在教学上的广泛运用,显得十分“高大上”。系里有专属的教学资源服务云平台,老师在每堂课后,将教学课件上传到平台,供学生课下学习使用;作业的发布、批改、统计都在线上完成;学生的作业也是在网上提交;学生实验课,更是改变了传统的一人一机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实验课模式,只需要通过一个路由器一样的“终端”在“云端”来完成学习。实验老师再不用在每次实验课前根据实验内容的不同预装各种系统,整个系不需要管理实验室设备的老师,实验室老师的职责由原来需要管理3个实验室,近200台电脑,变为只需要管理一个机房的20台服务器。这在传统的计算机系是完全无法想象的。

    除了这些技术优势外,云计算系还苦练“内功”。“作为一个新建专业系,我们以抓教学内涵建设工作为契机,从原有教学方案、教学模式中找问题。从问题中找解决方案,确定教育教学建设目标,以目标指导全部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云计算系在有问题调研、有解决方案、有实施细则的前提下,梳理出教育教学改革总体思路,并以此作为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依据。

    一直以来,高校对学生的教学属于“推进式”教学模式。培养方案实际上就是一个学生在校四年的课程表,老师按照制定好的培养方案照本宣科,学生们按照课表一门一门完成学分。很多学生稀里糊涂不知道自己学的课程有什么用处,甚至有些学生到毕业了,还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工作。

    针对这样的问题,云计算系采用溯源倒推法,首先了解行业需求,根据云计算行业应用和发展情况,确定学生将来的就业目标岗位;其次根据胜任这些岗位需要掌握的知识(包括开发的语言环境和平台环境、云技术架构体系、行业应用方向)确定需要开设的课程;然后按照由浅入深、由基础到专业的步骤,以云计算技术作为主线,以云计算技术偏重点不同划分多个分支,根据不同行业方向设立多种角色,按照学生基础及能力分层次培养的原则,最后完成全部教学方案。

    显然,云计算系从无到有,不仅仅是培养方法的改变,更是教育理念的革新。

    搭“云”梯——从“一朵云”到“一片云”

    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对于一个新建的系科而言,师资队伍往往是决定事业成败的核心力量。然而,2012年建系伊始,摆在武志学面前的“师资”完全不能称为“队伍”——能够教云计算专业课的教师几乎是凤毛麟角,有一“朵”算一“朵”,也就那么三五“朵”。

    教师奇缺,怎么办?最开始的办法是去实力雄厚的计算机系寻求支援。“只要你们看上了,而且教师个人也愿意来,就招过来!”学院领导对云计算系的用人请求大开绿灯。

    于是,赵阳来到计算机系,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宣传演说。两周过去了,只有两位年轻教师交了转系申请。

    显然,这不过是杯水车薪。武志学决心把目光重新锁定研究中心,“既然是联合办学,云计算研究中心的研发人员应该尽量身兼两职,和学院教师完成深度对接。”

    为了让云计算研究中心的研发人员和教师顺利完成“深度对接”。武志学要求,无论是在学院工作多年的专职教师,还是从企业引进的兼职教师,都要从头开始,不仅要能掌握基础理论的课堂教学,更要有带领学生完成实验实训课程的能力。为此,武志学多次亲自培训和指导教师,并让云计算研究中心的研发人员和学院结对,通过一对一的帮带,让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彼此都能尽快适应云计算专业课教学的要求。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系上建立了完备得甚至有些“苛刻”的质量监控体系:系常务副主任赵阳加入各年级学生QQ群,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以及学生对授课老师在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了加强课堂监控,在全系全面开展“四种”听课制度,即:教学督导评估听课、系主任检查听课、教研室主任点评听课和教师相互听课。每周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例会,对上一周教学工作进行总结。此外,要求每个教研室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

    同时,云计算系以培养现代技术型专业人才为目标,以培养方案为蓝本,狠抓教学大纲设计。无论是“操作系统”、“数据库”、“C#”等传统专业基础课程,还是“云计算系统架构”、“大数据处理技术”等云计算专业方向课程,每一门课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的设计都经过教师们反复修改和系主任武志学的逐一审查,形成了以项目贯穿始终、以最新技术方向支撑教学、强调学生实战能力培养的云计算系教学模式。

    在这一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年轻教师的潜力被激发起来,他们和年轻的云计算系一起成长,逐渐成为了独当一面的教研能手。在云研究中心的技术支持下,他们开发出一套基于计算机云环境下的教学平台——“智慧型教育资源服务平台”。这一平台可以在线上实现教育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十分便捷,不仅解决了本系教师教学和管理之用,还得到了学院的关注和肯定。2014年9月,这一系统将推广到整个成都学院。

    从最初的“几朵云”到“一片云”,云计算系已经建设起一支极具战斗力的教师队伍。

    观“云”涌——“不一样”的成长与成才

    “利用学院灵活的办学机制和产、学、研优势,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现代技术型高级人才。”这是电子科大成都学院云计算系建系伊始就明确下来的培养目标要求。

    因此,能不能解决企业专业技术问题,就成为衡量云计算系学生成才与否的首要标准。

    为了达到这一标准,云计算系不断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调整专业基础课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课时比例,增加实验教学课时量;对PHP、Java、android等程序设计课程直接安排在实验室上课;让学生学与练同步进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