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软实力 打造精品职教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5-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校启动教师阅读行动,向书香项目专家指导组颁发聘书

    重庆市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刘生亮校长作“行动·云”教学模式改革主题发言

    校企合作签字仪式

    学生大课间展示

    2014年5月27日,重庆市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校园汇聚八方来客,来自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内蒙古及重庆市内共计130多所中职学校近320名职业学校校长、教师济济一堂,现场观摩了该校“行动·云”课堂。来自在台湾交通大学的陈永隆博士、重庆市教科院的专家等就基于知识管理的“行动·云”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讨。

    “这样的课堂让我们大开眼界,教学充满了活力与生机,云端的教学资源与教师、学生多维度、多模式的互动,碰撞出学生思维的火花、创新的灵性,让教学充满别样的风采,课堂演绎着学生‘我的学习我做主’的快乐与自信,相当的赞!”来自贵州的杨老师激动地说。

    “‘行动·云’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意义在于对接了大数据时代的开放、包容和整合的理念,以生为本,科技融入教育,赋予知识以情怀和温度,同时还强调跨时空、跨组织的分享。”重庆九龙坡区教育部门领导对此表示赞赏。

    “‘行动·云’教学模式是学校在推进示范校建设进程的重要突破口。”刘生亮校长介绍,示范校建设以来,学校以电子与信息技术、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四个专业为龙头,以数字校园建设为基础,通过推行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等措施,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了学校软实力,打造“精品职教”。

    建设一支德技双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国家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示范校建设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职教发展强大的内动力,是职教发展的灵魂。”刘生亮校长表示,学校一直致力于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此,制定了《重庆市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完善教师聘任、培训、考核等系列制度,采用多项有力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理念

    学校先后选派彭贞容、张志强、李巧玲等多名干部老师到德国、新加坡等职教先进国家培训进修,开阔视野,更新理念;选送两批100多名骨干教师到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同济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培训进修,提升教育教研能力。

    二、以赛促教,提升教师业务能力

    学校扎实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比赛活动,以赛促教,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在校内,通过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教学改革研究课等方式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鼓励教师参加市级、国家级的各类比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此外,学校开展“青蓝工程”、全科阅读行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通过示范校建设,教师充分参与课题研究、教材开发、教学改革等工作,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改革发展的中间力量。两年来,涌现出了一批国家、市区级获奖选手教师,其中获国家奖项13人次,市级奖项227人次。

    三、企业实践能力提升

    依据国家对中职教师企业实践参加企业实践的要求,重庆市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每年都要安排教师到企业参加一到两周的企业实践,熟悉企业生产工艺流程,了解岗位用人要求,提升教师行业实践能力。派遣优秀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了解新工艺、学习新技术、了解企业新的组织方式。

    副校长李巧玲表示:“加强对教师企业意识的培训很重要,有让教师了解了企业的文化,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与企业的价值观、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吻合,才能更快地适应企业的需求。”为此,学校跟九源教育集团合作开办了教师企业意识体验培训项目,简称BCEC。这是九龙坡职教中心建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示范学校的一项重要创新和成果,连续3年通过竞标成为政府购买的培训服务项目,获得重庆市政府部门首届职业技术教学成果三等奖,吸引了近2000名中职教师走进俱乐部体验“企业意识”,开创了国内职教师资培训领域同一培训内容连续举办12期,仍然具备强大生命力的创举。

    四、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升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现在学生运用网络的能力远远超过老师,他们自称为网络的‘原住民’,我们的教师更应该快马加鞭,迎头赶上。”李巧玲说,“现代信息技术延伸了课堂,拓展了教学的宽度和深度,突破了教学资源的局限,让我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新知识、新讯息。”为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学校每学年都要开展10余次教师全员信息技术讲座。通过培训,学校所有教师都能够熟练地制作形式多样的教学课件,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上课。教师拥有了现代技能能力、学校搭建了给力的网络平台,为“行动·云”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密切校企合作,量身定制企业实用人才

    在示范校建设期间,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工学结合、教产结合、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的联系,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双盈,推动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促进教、学、做的统一,真正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学习内容与岗位需求对接,实习与就业岗位的对接。

    学校成立了由学校、行业、企业和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共同组成的“校企合作专家委员会”,牵头组建了重庆市电子职业教育集团,九龙坡职业教育集团,学校主要专业都参加了相应的职教集团,集团化办学让学校呈现出资源整合、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趋势。学校通过与周边的西永微电园等8大工业园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先后与55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新建了9个校外实训基地,与隆鑫等8家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开办企业冠名班,校企同步、订单培养、定向就业。引进重庆云博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校内创办建设了电子商务创业研发中心;引进重庆康鹏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与成都东星服务有限公司合作,由公司投资280万建成集地勤、安检、票务、机舱于一体的空乘服务实训中心,这是重庆中职学校中仅有的高水准的航空实训中心。

    学校根据行业、企业需求和专业特点,各专业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模式、创新评价模式,探索出了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实行“五段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行“四层次·教产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行“三结合·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行“双融合·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深化校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双方实现了在师资、设备、课程、评价等多种教学要素的融合。

    近年来,企业在学校投入150万元的数控车床设备,投入50多万元的汽车美容设备及用品,投入200多万元的计算机,与学校共建实训基地。企业利用学校实训设备、场地和实习学生,减少生产成本,获得更大利润;学校借助企业生产投入和技术指导,减少教育成本;学生提前接触生产过程,更早、更好地由学生向职工的角色转变,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通过这样培养的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很强,他们上岗后很快进入职业角色,成为备受企业青睐的技能人才。”李巧玲副校长如是说。

    据了解,近两年,学校输送毕业生近3000人,达到全部就业,对口就业率达到80%以上。

    “三自主”特色教育提升学生整体综合素质

    针对职业教育学生特点,学校创新育人管理模式,大力践行“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育人模式,育人模式已成为九龙坡职教中心德育鲜明的特色。

    从授人以欲、授人以渔、授人以誉三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水平。

    授人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自己学习的欲望,一方面通过榜样的力量,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的就业典型人物和事例来激励学生;通过国旗下的讲话、成功的学长、企业人士讲座去引导学生;用“求实、求新、自立自强”的校训来激励学生,“60多年的建校历史,我们就一直秉持要培养这样自立自强的人。”李校长坚定地说。

    授人以“渔”:学校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寻找新知识,了解相关的行业文化技术、利用网络开展自主学习。通过课堂上开展探究式、自主式、合作式、行动·云教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学校在全校开展了全科阅读,每周一节阅读课,以“示范之路,读书起步”为引领,开展书香班级建设,每个班都设有书柜,在书柜里满满都是有关人物传记、心理健康、专业技能、励志方面的书籍。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