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智谋发展 打造品牌谱华章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6-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惠山中等专业学校与“锦绣铝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什么是职业教育创新?什么又是职业教育的内涵所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做出了这样的回答:“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就是职业教育的创新与内涵之所在,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就是这样一所学校。

    近年来,惠山中等专业学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铸品牌,以创新谋发展,以人本促和谐,努力建设质量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目标,本着“立足惠山、服务地方,为地方企业和社会培养适应一线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操作工人”的战略定位,实现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学校发展”、“示范带动”多丰收,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平添了一道靓丽的风采,这所学校的创新与发展对中职学校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洋溪河畔,舜柯山下,桃花簇拥,紫荆绽放。美丽的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就坐落其中,清新优美的自然环境让其拥有“花园式”学校之美誉。校园文化气息浓厚、软硬件设施一流,形成了“厚德精技、创新发展、品牌立校”富有职教特色的品牌学校,为社会培育了数以万计的德能兼备的新型人才,谱写了一曲培育技能人才、繁荣地方经济的辉煌篇章。

    学校先后荣获“首批国家重点职业学校、全国校园文化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江苏省首批四星级职业学校、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省教育科研先进学校、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校、省德育先进学校、省平安校园、省创新大赛优秀学校、省紧缺型人才培养基地”等20多项荣誉,通过打造特色鲜明的职教品牌,成为了江苏省职业教育的新标杆,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之路。

    一、“内培外引,人才强校”为打造职教品牌奠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年来,惠山中等专业学校始终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强校的战略任务来抓,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的发展方针,为打造职业教育特色品牌建功立业。

    据学校领导介绍,惠山中等专业学校创建于1981年,是江苏省一所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2009年总投资超过4.7亿元在无锡职教园区建设了一所现代化的学校,现有专兼职教师400余人,在校学生6500多人,形成了融中职和高职为一体的多层次办学体系。近年来,为实现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学校坚持通过培养、引进策略,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先后出台了《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及实施办法》、《专业带头人、科研学术带头人、课程带头人及教学科研骨干教师评选、考核及管理办法》、《在职教师读研及引进研究生管理办法》和《高学历、高职称和高技能人才引进办法》等纲领性文件,为打造一流的现代职业教育保驾护航。

    文件规定:教师在职读研学费毕业后硕士一次性补助2万元,参加技师、高级工培训考核通过者,由学校承担所需培训费用。这一举措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全体教师提升学历层次和技能操作水平的积极性,成为学校创新发展的生力军。在此基础上,学校还鼓励专业教师利用暑期,参加技能培训和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进行“一对一”的锻炼。制度明确规定:专业教师要联系一家企业,学精一门技术,做好一个项目,带好一批学生。广大深入企业锻炼的专业教师在熟悉企业职业岗位工作流程和工艺的同时,还要积极参与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尝试与企业进行联合技术攻关,提升专业教师的素养,使之成为“双师型”的教师。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为鼓励教师创新研发,对教师专利发明的申报费全额报销,并在专利授权后,还给予奖励。此外,学校又建立专业兼职教师资源库,聘请56位实践经验丰富、有较高技能水平,又热心于人才培养的行业、企业人员做兼职教师。近年来,学校从企业中精心选择、引进了18名具有特别丰富的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充实到教师队伍中,从而加速提升了高学历、高职称和高技能的“三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 

    据统计,学校现有国家、省级名师12名,市区骨干教师81名,高级工程师、工程师21名,高级技师、技师87名。就是这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参与编写了国家教育部门中职规划教材22本,其中有11人任主编,28人为参编,编写1本国家精品教材,校本教材28本;项目式课程8门,4门为优秀课程。不仅如此,这批专家型团队还参加国家课题2项,省级课题9项,各级各类课题58个;开发新产品9项,拥有国家专利5项。每年发表论文或获奖300多人次。对口高考,本专科进线率连续三年超过98%,本科进线人数连续三年超过百人,连续九年稳居无锡市之冠,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惠山中等专业学校走“内培外引,人才强校”之路,充分体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所强调的“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科学论断。这所学校正是在这样的政策理论的引领下,一大批优秀的教师迅速成长,为职业教育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校企合作,创新机制”为打造职教品牌护航

    作为一所中职学校到底走什么路?育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一直是全国职业教育着力研究的重要课题。惠山中等专业学校的领导班子始终认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新机制,不断拓宽“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努力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专业技能的创新型人才,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同时也将为丰富中职教育理论宝库探索新路。

    深入挖掘惠山中等专业学校的经验,早在2007年,学校就与企业实现了高位嫁接。以大专班为例,60%的毕业设计课题,都选自学生在合作企业中的创新产品或技术难题;高年级学生的实训内容80%直接承接企业的产品加工,实现了“引产入教”的模式创新。以校企合作为例,学校与博耳电力、玉龙钢管、斯达科技等80多家企业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与锦绣铝业、无锡蓝天电子、旭阳动漫、梦燕制衣等5家企业,共同招生、共同培养,设立“冠名班”,实现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使教学与生产、招生与就业实现了无缝对接。

    对此,丁志康校长做了这样的诠释:大胆尝试学校与企业的相互渗透,以企业的发展需要设定科研攻关和经济研究方向,并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工艺技能、物化产品和经营决策,建立校企利益共享关系,真正实现“教学—科研—开发”三位一体的校企互惠共赢发展战略,是惠山中等专业学校一大创新之举。它不仅使学校的发展如虎添翼,对全国职业教育也是一大贡献。以学校产学研中心为例,与无锡市斯达科技等企业联合开发9个新产品,其中“在线纹波检测装置”等5项实用新技术获得国家专利,“多线数控硅心线切割机床”还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惠山中等专业学校所取得的这些创新成果的理论基础在哪里?“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所阐述的,就是对这所学校的充分肯定。

    目前,惠山中等专业学校建有校内8个专业实训基地和5大校企共建产学研中心。同时还拥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1所,省级实训基地2个,在建国家实训基地1个,与52家企业签订校外实习基地,提高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 

    特别是在重点专业建设上,学校有数控、机电、电子、计算机等8大专业;4大主干已形成特色和精品,有省品牌专业2个。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成为“江苏省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近年来,学生参加各种比赛获省级奖项54次,获省创新大赛优秀学校4次,有100多人次在市级以上获奖。可以说,“校企合作、高位嫁接”为惠山中等专业学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三、“文化涵养,四惠育人”为打造职教品牌扬帆

    文化是什么?作为“首批国家重点职业学校”的惠山中等专业学校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学校文化就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文化观念、历史传统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基础和灵魂所在。

    长期以来,惠山中等专业学校始终秉承“厚德精技”校训,围绕“惠”字,打造出“四惠”校园文化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四惠”即惠育、惠心、惠巧、惠人。具体可解释为:惠育——以仁心仁德涵养化育;惠心——以明慧之心厚德载物;惠巧——以精湛技能立身报国;惠人——以公益尚善利己推人。

    “好的职业教育,除了关注单一的职业技能,还要通过人文教育的熏染,倡导丰富的生命体验、审美体验,让孩子们有灵性、有创意地生活。”谈到校园文化建设,丁志康校长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治校理念。

    走进学校,我们充分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文化气息濡染其间:在学校六条主要道路我们看到:乐业路、敬业路、勤业路、创业路、建业路、尚德大道等给人以力量;横跨校内“人”字形河流上的名为“至德”、“良工”、“群贤”的三座桥,堪称是学校的一大亮点,寓意全校学生走上“至德桥”,接受至德先贤泰伯的仁爱思想的洗礼,感受职业教育“以德为先”的育人理念,使广大学子通过在校学习,崇尚道德礼仪,提高文化素养,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用校领导的话说,只有道德高尚、技能优良的人,最终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所建树、有所贡献的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