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张图”提升示范校建设质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6-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示范学校建设中,重庆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用“创示范言于心,建示范躬于行”的建设理念统领全局;画好“草图、蓝图、导图”三张图,谋划示范校建设;整合“团队、流程、工具、考核”四个要素,推动示范校建设;严控“固化、运用、推广”三个环节,彰显示范建设成果。这一做法在中期验收中,得到专家组广泛认同。

 实施背景

    示范校建设前期规划设计不到位,后期建设出现搞突击和拔苗助长的局面:纵观首批示范校建设单位,部分学校由于顶层设计不科学、专家资源匮乏,导致建设过程出现手忙脚乱的无序状态。前期建设不着急,临近验收搞突击,把示范建设变成了一场“应试”,拔苗助长式的示范建设与国家实施职业教育创新计划的初衷背道而驰。

    示范校建设参与面不够,陷入“少数人建设,多数人观望”的尴尬局面:准备不足和宏观把控不准导致示范校建设参与面不够,体现在少数人参与示范建设,多数人存在“只管扫走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观望现象。特色亮点不够、“示范效应”局限是大多数学校建设中普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示范校建设成果含金量不高,导致推广运用受阻: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在管理创新、办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等关键环节取得的成果数量众多,但真正能够影响和带动全国、全市、全行业的成果有限,一度出现“概念很时髦,下手很困难”的尴尬局面,亟需加大成果的总结、锤炼、提升和推广力度,以保证成果的含金量。

    学校深厚的企业背景,有着良好的质量保障基础:学校实习工厂——重庆长江机床厂,其主导产品Z3040×16钻床,上世纪80年代荣获西班牙“最佳质量,最佳服务”国际奖之一,企业严谨的工艺流程、质量控制体系以及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学校在示范校建设中灵活运用企业管理手段,高效有序的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主要目标

    打造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师资队伍,培养一批项目建设人才;

    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示范建设成果;

    通过机制创新,形成一套可借鉴推广的示范建设经验,推动学校的其他项目建设。

 工作过程

    谋示范——画好三张图

    拟草图,盘点和整合资源:示范校建设务必整合和调动一切优质资源作为智力支撑,方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学校于2012年6月获批成为第二批示范校建设单位后,并没有贸然行动,而是做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有备而建”、科学推进。

    主要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一是充分领会项目建设要求,通过教职工大会宣讲、专家讲坛、系部专题讨论等方式,组织教职工考察第一批示范校,让教职工亲身感悟示范校建设带给学生、老师、学校的机遇,激发自身的工作动力和热情;二是全方位整合示范建设所需的专家、企业、资金等资源,依托学校60余年建立的信誉资本,为引进的优质资源建立开放、透明、包容的交流平台,实施专业系部制改革,促进学校专业建设从行政主导向技术主导转变,实现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组建大师工作室,引进行业大师、科研专家、高校教授、企业高管等高端的智力资源,成立专家委员会,为学校示范校建设提供战略思维、独特视角、决策判断和成果提炼。整合民间团体、企业集团等资源,充分利用其岗位、技术、管理、设备、资金、智慧等要素,为示范校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撑;三是独创“三校联盟”共建机制,基于专业属性的共同特点,我校与重庆市工业学校、重庆市科能高级技工学校“三校”联盟,实行轮值主席制度,携手推进示范校建设,实现资料互审、信息互通、人才互用,有效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绘蓝图,顶层设计统揽全局:首先制定工作目标,将示范建设目标条理化、清晰化,使其可理解、可执行、可追踪。然后在专家的指导下出台工作标准,就示范建设工作的时间、进度、质量进行明确界定,用量化、具体化的工作标准保证信息对称,保证建设工作有的放矢。最后是设计工作路径,根据建设工作的难度匹配资源,实现示范建设多渠道、多通道整合,达成建设目标。

    制导图,示范建设“心动变行动”:同样是表现以下三个方面:目标变任务,学校把示范建设目标转化为具体工作任务,将验收要点分解为具体条目,并赋予各条目相应的难度系数,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标准变制度,制定示范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明确示范项目管理机构与职责,项目实施与管理,项目资金监督检查,考核与激励相关制度共计24项,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路径变流程,学校将《示范校建设实施方案》和《建设任务书》进行了高度浓缩、梳理和归类,编印成《重庆机械高级技校示范建设任务手册》,以方便各项目建设小组成员和相关职能部门对照手册开展和检查工作。

    建示范——整合“四要素”

    塑造建设团队:依托四种途径,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加强业务培训,围绕教师基本业务、专业技能、教材开发、课堂设计等主要内容,先后组织学校教师参加各类培训近700人次;二是开展专家讲座,为做好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任务中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等内容,邀请全国、全市著名专家开展专题讲座;三是增进对外交流,主要组织了骨干教师赴德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研修;组织专业教师赴上海、广东、江苏、福建、四川等地进行交流学习;四是定制企业实践培训,与国内知名企业中汽西南、华中数控、四联光电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定期或不定期的派出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岗位进行实践培训。

    优化建设流程:一是具体任务参照和借鉴企业的PDCA循环,首创“五字推进”法,即:排(计划)、问(过程)、追(进度)、碰(思想)、压(考核)的五维一体进程保障模式,确保任务不折不扣完成;二是建设过程注重“前行、总结、反思”并举的优化举措。在保证项目高效有序推进的同时,对具体项目的时间规划、成果提炼等环节进行深入的总结,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与瑕疵,针对性地反思自身的工作方式方法,并持续优化改进;三是建设质量遵循“建设、内审、提升”的工作准则。将资料整理和产出成果进行同步内审,审核中及时发现不足与问题,在专家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确保示范建设成果的品质精良。

    示范建设流程示意图

    开发建设工具:一是设置示范校建设进程看板,将示范校建设内容、责任人、完成时间、完成情况等内容进行公示,接受全校师生员工监督;二是编印示范校建设《工作月报》,为全校师生及时了解示范校建设进程、展示建设成效、营造建设氛围、搭建对话交流的平台;三是制定“资料内审管理办法”,按校内初审(检查、整改、验收)、校际互审、专家审核进行。

    落实绩效考核:一是构建“补贴、考核、奖励”一体化绩效激励体系,建设过程中,采用设置建设条目难度系数的方式,对应发放工作补贴;针对综合考核结果,给予对应的奖励,激发参与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二是三级约谈,动态监控,建设任务未按计划完成,由示范办负责人约谈项目责任人,查清未完成的原因和即将采取的措施,进行第一次延时;若第一次延时还未完成,就由一级责任人(副校长)约谈项目责任人,深入剖析未完成的原因,并提出整改举措,进入第二次延时;若第二次延时依旧未能有效完成,就由总负责人(校长)直接约谈项目责任人,必要时更换项目负责人;三是开好“示范建设会议”,实行周例会制,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遇到的困难、需要的支持等事项现场办公解决,实现了示范校建设“工作及时推进、问题及时提出、办法及时找准和成果及时运用”。

    彰示范——把关“三环节”

    注重示范建设成果固化:为保证示范校建设成果的含金量,我校严把成果入门关,设置严格的成果审查程序。一是内部审查,及时发现存在的不足并修订完善;二是三校互审,利用建立的三校联盟平台,组织三个学校进行交叉审核,做到检查问题、发现问题和整改验收;三是专家预审,利用专家委员会、项目专家指导小组等渠道,邀请全国、全市顶尖专家进行预审,保证成果能够有效的物化。

    构建示范建设成果的运行机制:通过对示范成果对外宣传推广,切实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一是加强对外宣传,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国家、省市级媒体宣传建设成果,扩大示范校建设的行业影响力与社会效应;二是加强应用辐射,将建设成果及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其应有的价值,通过由点及面,从班级到专业,从系部到学校,从校内向社会进行推广辐射。

 保障条件

    组织保障:成立了项目专家指导小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项目建设监督小组,并设立了项目建设办公室。示范校总负责人由校长担任;任命一级负责人,由三名副校长担任;任命二级责任人,由各专业系部主任担任,并将目标任务量化分解到具体部门和岗位。实现“统一决策、分级管理、责任到人、专家把关、过程监督”。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