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人研究生余庆的教师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7-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通讯员 李明文

    “作为聋人,我曾失望过,痛苦过。我渴望自立,渴望有自己的爱情、事业和家庭。”这是江西景德镇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余庆的心声。

    1988年,药物中毒导致3岁的余庆神经性感音耳聋。父母数次带他到北京接受语言康复训练,到了学龄阶段,余庆没有走入特教学校,而是进了普通小学。

    刚进小学时,由于不能正常发出声音,余庆十分自卑。细心的音乐老师看在眼里,一次课上,老师鼓励他走上讲台为大家唱歌。在掌声中,他鼓起勇气,第一次在学校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同学们跟他一起唱,并为他欢呼喝彩。看着大家真诚的目光,他的眼中噙满泪水。此后,他敢于直面现实,也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了向往。

    2003年,余庆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大学毕业后,余庆找了一份组装电脑的工作,但并不满意,于是决定考研;2009年,余庆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攻读数学专业研究生,同时,景德镇特校也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受益于国家照顾安排残疾人就业政策,他成为了一名特教教师,边工作边读研。

    课堂上,别人是听课,余庆是“看课”,通过老师的口型,结合板书,来猜测讲课内容,课下,他还通过笔谈询问老师,并借阅同学们的笔记。余庆保存着厚厚的5摞稿纸,这是他与导师周永正教授交流毕业论文时留下的。

    研究生毕业后,余庆继续任教。他主要教聋生,从小学数学、初中理科,教到高中英语、政治,至今已有5个学生圆了大学梦。学生用手语表达“余老师,我们喜欢你”时,是他最开心的时刻。

    2013年,余庆与网上结识的女聋人教师一见如故,碰撞出爱情的火花。明年,他们就要“修成正果”了。

    “人生最幸福的时刻就是找对了方向。我的理想是成为高水平的聋人教师,在手语研究与聋教育领域有所作为。”余庆在接受采访时写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