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助理:学生成长“加速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7-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这个学期,彭帮亮和同学叶超群立的项目是“小轿车车载遮阳装置”,他俩带着3名大二学生组成一个课题组。“每个人都提出几个方案,开项目讨论会时,把大四学长请过来指导,他们做科研比我们有经验。”

    在做项目的训练和熏陶下,学生“科研助理”在毕业前不仅成熟地掌握了做项目和工程的方法、步骤和思路,还具备了很强的项目开发、设计和建造的能力,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团队精神,有的还锻炼出较强的领导能力。

    学院有一个很大的多功能展示室,陈列着10年来学生“科研助理”们研发的项目和产品。“管道机器人”从2002年第一代学生“科研助理”就开始研发,10多年来一直在不断创新改进,现在已经做到第四代。“蜂王浆挖掘机”两代学生先后做过五版,今年已进入市场。

    真正检验学生能力和让学生一展身手的时刻,是在毕业找工作的时候。记者了解到,学院本届“科研助理”毕业生全都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大四学生刘伟是创新基地的学生负责人,他参与的大小项目有上百个。他说:“我在大二的时候就能够进行设计,大三的时候在很多方面都练得比较成熟了。和外边的同学比,更早的接触实践,而且在这里锻炼的是综合实力。”今年即将毕业的他,已经被上海一家大公司录用。

    “我们的学生有过做课题做项目的经历,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很有优势。很多学生找工作回来后说,面试时考的东西和他们平时做的事情几乎一样。”李建永说的时候非常开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