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走来的校训方成学校风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8-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所学校的校训既要承载学校的独特历史,反映学校的教育价值追求,还要摒弃那些宏大的、口号式的语词和表达方式

    ■闫学

    近日,北京各大高校陆续迎来新生报到。踏进向往已久的大学校园,学子们最先注意到的,往往是校园里刻在石碑上的校训。有公开资料显示,现代各校校训中,“团结、求实、勤奋、创新”等是常被用到的词语。记者选取北京市内54所大学、52所中小学的校训进行统计发现,这些学校的校训也未脱此藩篱,勤奋与创新两词出现率最高,均为20%,尤以中小学居多。(《新京报》8月26日)

    校训是一所学校的风骨,是学校内在的独特的东西,为何竟有惊人的相似度呢?固然,“团结、求实、勤奋、创新”是现代学校乃至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许多教育人不约而同的共同理想,但过于雷同的背后也反映了很多学校在确定校训时,并未对校训的意义、来由和影响予以深入思考。就像一些学校管理者只顾埋头匆匆赶路,却忘了停下来回望一眼,看一看身后的那一缕光。其实,正是那一缕光照亮了学校前行的路,彰显了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使学校特色永存,良性发展。

    过于雷同的校训让人看不到学校的历史与特色,看不到具体的人,感受不到人的温度,油然而生的只是千校一面的蹙眉、一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态度,以及对于教育本身肤浅和虚化的理解。殊不知,越是宏大的东西越容易虚化,越容易让人敬而远之。我们经常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要“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却不知道真正的“团结、勤奋、求实、创新”源于细节的斟酌,不是空喊口号就能实现的。于是,在这些“光芒万丈”的校训下,出现了体罚学生、学术造假等令人悲哀的事实,从而使这些完全正确、闪闪发光的校训蒙上了一层讽刺色彩。

    笔者所在的学校校训是“求真、扬善、尚美”,强调的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其来由与学校发展历史息息相关。自建校以来,学校在不到20年时间里先后合并了3所小学,每一次合并都伴随着学校资产、教师队伍的汇聚、调整和更新,自然还有不同的学校文化、价值追求的不断碰撞和交融。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确立一个共同的校训,以消除隔阂,实现共同的教育价值追求,成为大家的共识,“求真、扬善、尚美”的校训便由此得来。它们分别了代表了三个维度,那就是寻求知识的求真态度、品质德行的善良之义,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精神追求。

    校训反映了学校的源头,承载了学校的历史,也是学校教育应有的价值追求,不一定表述得多么精彩,多么吸人眼球,只要反映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得到师生的认可并让师生为之努力、践行,就是好的适合的校训。因为它是独特的,又具有共性。这样的校训不但让师生知道自己的来处,还让师生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从这种角度来说,从历史中走出来的校训更有特色,更让人熟记于心。即便有所雷同,但师生真正践行,落实到学校工作的点点滴滴,反映到师生日复一日的具体行动上,也值得肯定。

    因此,一所学校的校训既要承载学校的独特历史,反映学校的教育价值追求,还要摒弃那些宏大的、口号式的语词和表达方式,并围绕校训建构一系列可操作的具体行动方案,这样校训才能融入师生的血液,成为学校的风骨。(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建新小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