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的亏欠难以弥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9-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孩子成长过程中父爱母爱的缺席,对其心理发展最具破坏性。

    ■当家长毫无警惕地趋同着有违自然规律的应试教育时,对孩子的亏欠,日后无论怎样的愧疚都难以弥补。

    ■曾宏燕

    在码头看到两位老人和一个年轻人一起放风筝,我猜想是儿子带着父母放风筝。心里一阵感动,如此孝顺的年轻人,真好,两个幸福的老人啊!

    攀谈中,那位母亲说:“孩子小的时候,我们都忙于工作,没时间带他放风筝,现在退休有空了,这是来弥补那时对孩子的亏欠……”

    那个小时候没有放成风筝的孩子,也许早已不在意这件事情了,但他的父母却对此耿耿于怀,心感愧疚。

    这份迟来的愧疚,令我心怀肃然。

    我注意到她说的是“亏欠”。在很多人眼里,只有孩子亏欠父母,哪有父母亏欠孩子的?而作为教师,我知道,亏欠孩子的父母不在少数,而且亏欠的不只是放风筝这样的事情。

    多少孩子在作文中写道:“我的愿望,爸爸不要和妈妈打架,不要总在外面不回家。”

    每个孩子都需要一个温暖的家,可有的父母却不能让孩子如愿。

    教了几十年书,最让我不忍的是孩子没有一个温暖的家。面对这样的孩子,我往往会痛苦地觉得自己很无能。老师所能给予他的一点儿爱,对他的愿望来说,有多大意义呢?他需要父母的爱,需要家的温暖啊。

    还有些父母在孩子成长到某一个阶段后,就把接力棒交给学校和社会,自己抽身离开。我常常遇到忙着挣钱对孩子撒手不管的家长,“老师,我很忙,这孩子就交给你了”。这样的亏欠,不是以后陪着放风筝那么容易弥补的。

    孩子成长过程中父爱母爱的缺席,对其心理发展最具破坏性。而家长们痛心疾首地斥责现行教育的时候,是否意识到,面对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的教育现状,自己其实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呢?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说:“他要强使一种土地滋生另一种土地上的东西,强使一种树木结出另一种树木的果实,他将气候、风雨、季节搞得混乱不清……”当家长毫无警惕地趋同着有违自然规律的应试教育时,对孩子的亏欠就不只是一时一事了,日后无论怎样的愧疚都难以弥补。因为,逝去的童年不可能重新来过。

    写到这里,我眼前闪过一个至今无法释怀的镜头: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在我面前突然放声大哭,我唯有紧紧地抱住他,愕然又心痛。现在还难以想象,他带着心理伤痛是怎样挨过这些年的。如果他的父母能够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完全可以避免他这些年来内心的压抑和痛苦。大人们总以为孩子小就毫不在意孩子的感受,岂不知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感受啊!

    真希望家长们能从爱出发,尝试着关心孩子的心理,审视自身的心态行为,营造家庭的和睦……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尽量给孩子营造一块绿洲,即使很小很小,也可以让孩子幼嫩的心在那里欢畅地呼吸、自由地奔跑、轻松地休息……而家长,也会尽可能地避免导致自身愧疚的事情发生。   

    毕竟,愧疚,无论是及时或晚来的,往往是于事无补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