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湘西中职旗舰 为民族发展做贡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9-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吉首市职业中专学校学生参加2014年湘西州职业教育成果巡回展示活动

    吉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参加吉首市建市30周年庆典

    吉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美丽的校园一角

吉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席金强,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州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员、改革开放三十年湘西十大杰出校长”等称号。

    党和国家在教育发展纲要中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从湖南省吉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所折射出的闪光点在于:作为备受国家关注的少数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只有时刻将人才的培养和经济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人民群众才能把职业教育视为掌上明珠时刻放在心里。从吉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建设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的经验中得到了这样的启示:

    九层高台,起于累土。作为职业教育应将发展的触角伸向哪里?吉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站在历史与未来的发展高度,坚持“教育第一、育人第一、创新第一、服务第一”的办学方向,鼎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学校先后荣获“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湖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先进单位、省中等职业学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成为了湘西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 

    特色办学,经验鲜明。吉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经验表明:在全面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突出地体现了党和国家提出的走“科教兴国”之路的核心内涵。尤其是学校坚持“瞄准市场、适时而变、适势而变”的办学理念,植根湘西、服务湘西,为学生成才服务、为湘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打造出了湘西州中等职业教育的龙头学校,走出了一条“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打造品牌、全面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吉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在发展中之所以取得显著成就,原因就在于:“一所好的学校需要一个好的领导集体,一个好的领导集体一定能打造出一个好的学校”的深刻内涵。一是学校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离不开吉首市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二是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对学校的鼎力支撑;三是离不开学校自身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是他们为湖南省和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巍巍武陵山为她鼓掌;悠悠峒河水为她歌唱。时间回到2012年丹桂飘香、硕果压枝的金秋十月,一个特大喜讯传到湖南省湘西,吉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吉首职专)被评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这标志着吉首职专从1985年建校至今的30年间,实现了一次次科学发展和历史性的跨越,演绎出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弱校变强校的职业教育发展传奇:2013年学校被评为湖南省教育系统中小学和中专学校仅有的“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十佳先进单位”;在第十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湖南省预赛中,学校有108名学生获奖,其中一等奖26名、二等奖41名、三等奖41名;在全国职业院校传承创新民族文化研讨会上,学校作为湖南省职业院校仅有的代表交流经验;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比赛”和“艺术比赛”中,学校的“苗族刺绣”节目和“迎宾苗鼓”等节目代表湖南省参赛获得优秀节目奖;在湖南省职业教育督导评估中,吉首市职业教育获评优秀……

    一项项殊荣、一个个成就展示的是吉首职专全力建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成果,彰显的是一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办学的实力和魅力。学校先后被评为“湖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先进单位、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省中等职业学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并多次荣获全州中职学校办学效益综合评估一等奖、目标管理一等奖、教育教学示范单位、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等称号。

    2012年10月,学校被国家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三批项目建设学校。

    跨入国家职业教育先进行列的吉首职专,真正成为了湘西仅有的荣获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职业学校。吉首职专创新发展,已成为全州中等职业教育的龙头学校,湘鄂黔渝三省一市最具影响力的职业学校之一,为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成功的示范。

    发展的样本

    举力做大做强职业教育

    走进吉首职专,绿树成荫,鲜花缤纷,建筑错落有致,校园宽敞洁净。经过30年的发展,学校占地达到了120多亩,拥有师生近5000人,开设有学前教育、服装设计与工艺、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酒店服务与管理等极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专业,是全州8县市最大的中等职业学校之一。那么,这所学校是怎样向“同行一流、边区独秀、省级尖端、国内知名”的中职品牌学校迈进的呢?学校给出的答案是:“四优先、四强化、四坚持”举措做大做强职业教育。这也是吉首市政府部门始终坚持“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抓经济必须抓职业教育”的理念结出的累累硕果。

    ——“四个优先”助推职教发展。一是优先保证经费:全市职业培训经费和职业学校教师工资纳入市财政预算,并逐年提高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从“十一五”起将城市教育费附加的20%用于学校建设;城市教育费附加30%的经费用于职业教育得到全面落实,并按全市总人口人均1元的标准设立了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到2011年城市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经费增加到600多万元。二是优先保证用地:自建校以来,市政府部门先后3次为学校划拨土地,用于学校的搬迁、扩建。2011年,投入850万元为职教中心在乾州新区新征土地50亩。并先后修建了教学楼、实训楼、学生宿舍、食堂、礼堂等基础设施,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三是优先保证师资:将市教师进修学校并入该校,使师资力量得到快速增强,使学校编制由原来的88人增至108人;到2010年编制增至380人,这在吉首市教育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四是优先保证政策:近年来,市里除出台兼职教师工资财政分担保障政策外,还出台了学前教育专业公开招考固定录取比例计划,对职业学校教师在职称评聘上给予区别对待,实行倾斜政策。实施中职生助学扶贫机制、免除学生全部学费。从新世纪初,将全市农村户籍中职学生纳入劳动力转移培训资助范围,市财政划拨专款,每年为每个贫困学生提供1800元的民族扶贫助学金;到2011年,对就读市职校的市农村户籍和城镇家庭困难学生全部免除学费,开创了湖南省民族地区乃至全国民族地区学生免费就读中职的先河。

    ——“四个强化”加快职教发展。一是强化统筹调度:市政府以及市教育部门紧紧抓住招生工作,保证市职专生源到位,先后出台了中职招生奖励意见、实施全免学费招生等措施,从政策上给予极大限度的保障。在市招生领导小组的统筹下,对中职招生工作进行全程监管,确保中职招生工作强力推进。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实行政府及职能部门、招生校、生源校“三级”责任制度,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明确任务,责任到人。三是强化政策宣传:多渠道、多领域加强职业教育政策宣传,定期深入市直、乡镇学校、村寨农家开展招生政策咨询、学生意向选择等服务工作,确保招生工作取得实效。四是强化领域拓展:通过整合资源,捆绑“雨露计划”、“阳光工程”、“就业培训”等项目资金,吸纳未升学高中毕业生、下岗人员、服务行业人员等就读成人中职学历教育班。立足本市、辐射周边,通过多种途径招生,学校办学规模得以逐年扩大。

    ——“四个坚持”促进职教发展。一所好的学校需要一个好的领导集体,一个好的领导集体一定能打造出一所好的学校。在吉首职专有一个团结、务实、进取的领导班子,他们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以发展职业教育为追求,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善于办学。一是坚持一个宗旨:即以实现人的素质提升为宗旨,培养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学有希望、终身发展有基础的技能型人才。二是坚持一个核心:即以提升办学质量为核心,积极推行“工学交替、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办学模式,使学校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现理实一体化,就业培训一体化。三是坚持一个根本:即以提高就业贡献率为根本,从单一的劳务输出型向服务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域经济社会发展转变。近三年毕业生全部就业,顶岗实习稳定率在96%以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2%以上。四是坚持一个原则:即把握产业变化和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专业的原则,按照"做强主体专业、拓展新兴专业、改造传统专业"的思路,办好学前教育、服装设计与工艺等专业,新开办计算机、数控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同时,结合市域经济发展需求,按照学校、产业、专业、人才四结合的原则适时调整专业结构。

    “四优先、四强化、四坚持”的发展样式,使吉首职专成为了全州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尤其是学校跻身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学校建设的行列,得到了市政府部门和州市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保证了配套资金足额到位,保证了相关政策的及时跟进。因此,学校校长席金强深有感触地说:“吉首职专的快速发展,首先离不开市政府部门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支持;离不开一届届各级领导的亲切关心和厚爱;还离不开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和辛勤耕耘;是他们为做大做强吉首职业教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