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人才培养融于工作过程中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1-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陕西省电子工业学校按照“利用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设想,紧紧围绕校办产业集团和陕西电子职教集团,搭建起现代学徒制运行平台,以学生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突出校企双元育人主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伊逊智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企业与学校合作实施的职业教育制度。陕西省电子工业学校于2009年开始探索“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2013年12月以电子与信息技术、数控技术应用两个专业为试点专业,对现代学徒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

    加强理论研究 理清工作思路

    按照“利用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设想,学校紧紧围绕校办产业集团和陕西电子职教集团,搭建起现代学徒制运行平台,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搭建校办产业集团运行平台。在校内组建校办产业集团,主要采取两种模式,一是引企入校模式,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引进了宝鸡乐宇测控有限责任公司;二是自办产业模式,两个试点专业分别创建了陕西信创机电有限责任公司和宝鸡市信智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按照“校厂一体”的组织机构,搭建了现代学徒制双元合一的校内运行平台。

    利用陕西电子职教集团运行平台。在校外依托陕西电子职教集团牵头单位的优势,选择金牌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搭建现代学徒制双元合一的校外运行平台。集团现有成员单位56家,其中学校28家、企业25家、行业协会3家,包括天津三星LED有限公司、陕西烽火通讯集团有限公司等现代学徒制试点企业。

    通过两个集团搭建两个平台,在借鉴吸纳德国双元制和英国现代学徒制的基础上,以学生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突出校企双元育人主体,体现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岗位技能适应现代企业岗位需求的员工,从而形成现代学徒制实施方案。

    深化教学改革 凸显办学特色

    形成“校厂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为目标,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实行三段式育人机制。第一阶段,在课堂完成公共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学习,在校内企业完成从学生到学徒的入门教育。第二阶段,根据学生实际知识和技能学习需要,结合专业知识学习交替安排学生到校办产业的不同岗位进行技能学习,将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培养融于工作过程中,完成从学徒到准员工的转变。第三阶段,依托试点合作企业,实施企业班组化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训,并派辅导员和专业教师进驻企业,协助企业开展学生思想教育与专业技能训练,确保学生切实掌握实习岗位所需的技能,完成从准员工到员工的培养过程。

    重构“岗课融通”课程体系。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学内容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结合行业的人才需求和岗位要求,合理提炼岗位核心技能,由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制定“岗课融通”的课程体系。通过市场调研、人才培养模式论证、课程开发三个步骤,专业课程开发、改革公共基础课、构建课程体系三个阶段,头脑风暴、分析开发、研讨确认、决策计划四个环节,完成“实际工作→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学习情景”三个转换。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根据学生不同的就业方向,按照企业对员工“金字塔”式的技能等级要求重构课程体系。

    校企联合制订学徒岗位标准。各专业均采用基于“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提升试点学生岗位核心能力为目标制定课程标准,对专业课程的目标、内容、考核标准等进行标准化设置。同时,联合试点企业,由职教专家、企业人员、专业教师组成工作小组,通过调研、讨论等形式,确定各试点专业学徒轮训岗位,以职业技能和素质要求为切入点,紧密结合岗位工作过程,制订岗位标准。

    建立“双导师”师资培养机制。以企业导师的评聘、培养和考核为核心,企业选派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企业专家、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学生导师,强化“双导师”队伍建设。实施“专业建设校企双带头人、课程建设校企双骨干教师、校企人员双向兼职双重身份”三项工程,并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形成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激励机制。同时,坚持以教师全员培训、集中专题培训为主要形式,建设高素质“双导师”教师队伍。

    健全运行机制 规范管理办法

    健全评价考核体系。基于“知行统一”和“多元并举”的评价基本原则,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自检、互检、专检引入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校导师评价、企业导师评价、学校评价、企业评价的全方位考核,形成建档→跟踪→评价的学生评价流程;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社会综合评价系统,及时吸纳学生及家长、用人单位、行业专家、政府部门的信息反馈,不断提高校企合作育人质量。

    完善学籍管理办法。以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为依据,在“校厂一体、二元合一”人才培养模式下,结合现代学徒制学生边实践边学习、学习时间和地点多样性的特点,融合工学交替、弹性学制、学分制等为特色的学籍管理办法,形成学分制银行管理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健全内部运行机制。通过构建“校企共育”双元管理机制,完善“过程共管”专业实训管理机制,形成“责任共担”运行约束机制,创新“多元参与”评价机制,推动“政校企联动”政策保障机制,建立起平等互利、责权相应、双向互动的管理制度,在制度层面规范校企合作关系,确保现代学徒制的长效运行。

    (作者单位:陕西省电子工业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