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今天·明天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1-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栉风沐雨二十载,弦歌不辍奏华章。金秋10月,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喜迎建校20周年。在此,学院借贵报一角,谨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学院建设与发展的各级政府、兄弟院校、社会各界朋友和海内外校友致以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昨天】

    栉风沐雨 砥砺前行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这句描述大禹治水“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的这种不顾辛劳、风餐露宿、“风梳头、雨洗发”的忘我精神,用在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创始人——张晋生教授的民办教育创业生涯上并不为过。

    张晋生教授,现任西安交通工程学院理事长、院长,兼任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理事、中国职教学会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民办教育协会理事、陕西省高职高专教育协会副理事长等职。在20年的高等教育办学中,他矢志不移,艰苦创业,敢于创新,为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开弓没有回头箭” 他踏上艰难的民校创业路

    张晋生教授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先后担任过中学教师、中学校长等职。在上世纪80年代长期从事中学教学期间,他亲眼目睹着自己十分喜爱的学生高中毕业后,有大批的落榜生为不能上大学而痛哭、沮丧、街头流浪甚至轻生;同样痛苦的学生家长为没能圆了孩子的大学梦成才梦而焦虑、担心与无助。这种长期的现实现象与他对教育问题深刻的思考激烈地碰撞着,其结果激发了他一种无尽的动力——创办高等教育民校。于是,为圆这些孩子的大学梦,他于1994年放弃了稳定的国企子校教育教学工作,毅然向学校提出停薪留职申请,创办了西安科技商贸培训学院。从此“开弓没有回头箭”——他踏上了艰难的民办高校创业之路。

    历尽十载沧桑 他看到了理想的希望

    办学之初,张晋生院长白手起家,南下沿海,考察武汉、广州、深圳民办教育情况,拜师取经;北上西部、中原,调查社会专业人才需求;终于安营扎寨于陕西西安,选定办学地址,租校舍,筹措办学经费,思考办学思路,确定办学指导思想和目标……

    1994年西安科技商贸培训学院建立。“人因梦想而伟大,因目标而清晰”,这是张晋生院长对人生过程的深刻体会和总结。从举办培训学院起步,凭着对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热爱、凭着成就无数中学毕业生大学梦的理想追求,他矢志不移,锲而不舍,淡泊名利,在艰难与曲折中前行,在压力与困惑中奋起。此后,风雨中成长的培训学院数次迁址,几度更名,规模扩张,生机盎然……经过一年又一年的艰苦创业,历尽十载沧桑,他用自己的汗水在这块热土上终于孕育出了一颗希望的种子。2003年,经陕西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原专修学院再次更名设置为西安科技商贸职业学院,成为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尊重与关怀学生 为的是承担办学者的责任和义务

    在艰难的办学历程中,张晋生院长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选择权,重视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用他的话说,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要求教学、管理、服务一切要为了学生,一切从学生的教育、学习、成长出发,这是办学者的责任和义务。这个责任和义务承担的是党的、国家的责任和义务。

    张晋生院长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情系贫困学生,为圆困难学生追求的大学梦,设立助学基金80万元,资助困难学生;在办学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每年为贫困生减免学费25万元,十年间累计达300余万元;为灾区中小学资助20万元。如有学生因病住院,他必坚持去看望,视学生如子女,视自己如家长,问寒问暖,关怀备至。用学生的话说:“他心地善良,如同慈父”。

    励志再扬风帆 建设学院自有的崭新校园

    张晋生院长并没有在获批高职学院以后就此停步,他不甘心让追求之舟停泊在自己远大理想才仅完成基础的港湾,他决心要坚定地扬起永往直前的风帆,实现学院发展历史上跨越式的巨变。2007年,他不顾同行的劝阻,决然另行开辟新天地,立志要建成一座学院自己拥有的崭新校园。随即,他跑遍西安东西南北,调研考察、论证选点,最终选定在户县滨河新区建设新校区。经过审批、立项、筹建,占地500多亩的新校区,于2010年在鞭炮齐鸣中奠基,开始了大规模的快速建设。 

    新校区建设在迅速进行中,他却背负着沉重的压力。从此,他以这片荒芜而嘈杂的工地为家,起早贪黑,彻夜不眠,风宿露餐,协调指挥,创造了一年完成近20万平方米校舍建设的“深圳速度”。他引用毛泽东讲过的一句话“没有一声巨响,别人是不会理你的”,以说明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2011年,西安科技商贸职业学院西户新校区全面建成启用,全院师生喜迁新居。

    新校区建成后,张晋生院长并未乐享其成,也并没有放慢前进的脚步去当“甩手掌柜”,用他的话说“新校区的建成,催人奋进”。他“马不停蹄”,锲而不舍,艰苦前行。直到现在,他仍为了工作经常顾不得去食堂就餐而吃方便面。为了加快学院发展,他拼命工作,多次晕倒在工作岗位上。而这一切的付出为何?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热爱这项事业,追求学院更大的发展。

    不从泥泞不堪的小道上迈步,就踏不上铺满鲜花的大道。英国著名博物学家、达尔文进化论最杰出的代表赫胥黎说:“充满着高兴与斗争精力的人们,永远带着高兴接待雷霆与阳光”。张晋生院长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着高兴与斗争精力,高兴地接待着雷霆与阳光的人。在创业的道路上,他坚定地带领着一班人,在艰难与曲折中前行,在压力与困惑中奋起,用足音代替叹息,使得西安交通工程学院的发展从小到大,结束了租赁校舍办学的历史,建成了一座校舍建筑错落有致、风景秀丽、环境幽雅的现代化高等学府。

    【今天】

    特色发展优势彰显 弯道超车实现巨变

    当中国进入“十二五”建设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高等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历尽沧桑的西安交通工程学院不失时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机遇,催马扬鞭,加快发展。今天,西安交通工程学院的办学特色与优势已经彰显,实现了跨越式的历史巨变。 

    目前,学院设置有6个系和继续教育学院,开设有8个本科专业(含2015年申报的交通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财务管理、工程造价等5个专业)、24个高职专业,形成了以轨道交通类专业为龙头,电气信息类、经济管理类专业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三大专业群;建成了4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高职示范性实训基地”,以及校园信息化宽带网络。

    办学20年来,学院党政班子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创新办学理念,明确办学定位,积极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坚持特色发展,强化内涵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得到社会普遍认可。

    明确办学定位 着力特色发展

    办学定位是学院根据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的历史及现状,对学校未来的系统思考与发展规划。它对于办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好学校具有长远的、根本性的影响和重要的引领作用,是办学的基础和前提。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在办学实践中,确立了立足陕西,面向西部,辐射全国,重点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应用人才的办学定位。办学定位的确立,为学院的科学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在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的指引下,20年来学院在每一个办学阶段,坚持走“特色发展”道路。在学科专业设置上,不跟风、不赶潮,根据社会需要,坚持“错位发展”,随时调整专业设置,彰显专业特色。在办学初期,学院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在陕西民办院校率先开办了通信技术、会计电算化专业。学院根据教学大纲,结合通信技术、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实际业务能力需要,组织编写教材,强化实际操作环节,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学院成为陕西省该专业教学计划修订的牵头单位。同时,学院还开设了一些社会急需的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培养了一批高技能人才,为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