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一标”让学校百花齐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1-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学校发展性督导制度环境下,经过12年的不懈努力,温岭已形成较为健全的“一校一标”运行机制,在学校建设的引领性、学校发展的递进性、督导类型的系统性、评估方式的开放性、教育成果的品质性等方面,展现了区域教育督导的智慧与实力。

    “学校自主发展性督导使学校可以寻求个性化的发展理念,不再被原先的条条框框限制住。”谈起督导方式的改变,横湖小学校长金维明感触颇深。

    横湖小学是浙江省温岭市首批16所自主发展性学校之一,在刚刚完成的学校发展第四轮规划中,学校大胆地提出了“学生解放行动”,使学校向现代化学习型名校再进一步。“这种开放的理念在以前是不敢想像的,正是发展性督导给了学校、校长一个张扬个性的机会,使学校得到了新的发展。”金维明校长自豪地说。

    “学生解放行动”“创意手工”“绿色足球”“海韵艺术”……目前,温岭市各级各类学校亮点纷呈,特色与品牌得到了充分展示。在学校发展性督导制度环境下,经过12年的不懈努力,温岭已形成较为健全的“一校一标”运行机制,在学校建设的引领性、学校发展的递进性、督导类型的系统性、评估方式的开放性、教育成果的品质性等方面,展现了区域教育督导的智慧与实力。

    一校一标:

    学生成长是学校发展的根本

    “温岭已经开始从哲学上思考、反思发展性教育督导,探讨其本质,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框架体系。这些真的值得我们学习。”上海市虹口区教育督导室主任郑万俞深入考察温岭学校发展性督导之后,在他的微博中留下了这样一段话。

    早在2002年,温岭市就提出了“依法办学、自主发展”的教育督导理念,在逐层设计、逐年推进中,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形成了“一校一标”的督导运行机制。2012年,温岭市对学校自主发展性督导制度再度进行改革,出台了《关于深化与完善学校发展性督导的若干意见》。

    学校发展性督导究竟督什么,导什么?

    “传统的督导评估,追求的是在组织机构这一层面对学校发展的监督、检查、评估与指导。而保障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既是学校发展性督导的起点,也是发展性督导的终极目标。”温岭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陈聪富说。

    学生发展并不仅仅是学生学业成绩、升学能力的发展,而是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为此,温岭通过体验性评价、问卷调查、教学质量监测等各种方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水平进行监督、检查、评估与指导。与此同时,温岭对教师发展的督导也在转型,将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学水平、科研成果以及优质教师生均占有率作为督导的重点内容。特别是通过课程类兼职督学,随机进入各类课堂,按照《有效课堂的基本标准》评价各校的教师发展水平,并作为教师品质的主要内容加以引领。

    标准选择:

    他律到自律 刚性到柔性

    在长期的教育督导实践中温岭督导人逐渐认识到,一定时期内不同区域同一性质学校的发展基础与发展水平是各不相同的,学校发展性督导必须尊重学校的发展基础与发展水平。要把发展的自主权还给学校,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学校,采用不同的评估标准,实行“一校一标”制。

    “学校发展性督导的最大优势,在于学校发展目标确定权下移,由学校在教育督导机构的指导下自行制定。这样的模式,不仅使发展目标切合学校实际,具有更强的实践意义,而且学校成为制定目标的主体,不再是被动接受任务。”原温岭市方城小学校长周军夫认为,“这使学校对自身的基础和优势认识更加明晰,对今后的努力方向、前进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策略都预先作了通盘的安排,工作的目的性、计划性和主动性更强。” 

    在温岭,根据学校所处的发展阶段,学校可以选择参加规范化督导、特色化督导和品质化督导。目前,在温岭95所基础教育学校中,参加品质化督导的学校占40%,参加特色化督导的学校占28%,参加规范化督导的学校占32%。

    当然,学校自主发展并不是自由发展,温岭教育督导部门的主要职能是根据学校发展的基础与趋势,策划“发展性标准”。陈聪富说:“发展性标准只针对学校发展的主要维度、领域与项目,不对项目内容作程度上的限制。”从“他律指标”到“自律指标”,从“刚性标准”到“柔性标准”,采用刚柔并济的方式对学校发展加以引领与调控,成为温岭市发展性督导的一个亮点。

    运行机制:

    民主协商与目标自控

    采用什么样的督导策略与机制,能够更好地体现学校的自主发展与个性发展?温岭的教育督导者在实践中发现,周期循环式基础诊断、民主协商、目标自控、增值评估与激励推介等实施策略,既是学校发展性督导的有效方式,也是学校发展性督导区别于其他鉴定性、终结性督导的显著特征。

    “如果现在仍延续以前‘一把尺子’的督学制度,我们学校可能只有一个足球兴趣小组,不可能形成‘绿色足球、快乐童年’的理念,更不可能形成这种特色的足球校园文化。”谈起学校发展性督导给学校发展带来的变化,泽国二小校长干兴军感受颇深。

    据干兴军介绍,在学校发展性督导体系下,泽国二小申请加入了“特色化学校”督导行列。“特色化督导”内容除了有学校必须完成的“规定动作”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特色创建指标。“我们学校要根据实际,自己提出特色创建项目,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学校项目特色建设三年规划;同时,要参加市特色化学校项目规划评审,通过专家评审后可以发展各自的特色。”干兴军说,以前的督导方式是“重督轻导”,现在真正体现了“督”和“导”的结合。

    从“要我评”到“我要评”的转变,学校发展性督导让学校成为教育督导的主体。“学校发展性督导确保了学校的法人地位,让我们有自主发挥的空间,校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对学校发展进行构建。”温岭之江高级中学校长林冬富说。

    教育督导组织既不能脱离学校实际,为学校下达发展指标,也不能完全放任学校自由选择发展指标。学校发展性督导追求学校与教育督导组织、教育行政部门、社区之间的协商与合作,以及学校自身的内部协商与合作,必须建立民主协商机制。陈聪富认为,当前学校发展性督导还必须不断改革教育行政集权制度,下移教育管理重心,努力创设学校自主、法人治理的发展环境,全面实施学校目标自控机制。建立教育督导激励制度,既强调学校发展的内驱力,也注重学校发展的外引力;既对在发展性督导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校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也为其他学校发展提供参考。

    (本报记者 叶莎莎)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