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扶到放 促进阅读 自主建构 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本

6自然段讲鲸如何睡觉;第7自然段讲鲸的生长特点。概括起来说,47自然段分别是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其他就不一一例举了。

 

本组的口语交际我是小小推销员’”除了让学生练习如何说明一件事物外还让听讲的学生认真听,提出想要了解的问题,要求讲解的学生要耐心解答。这些都是与课标中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等要求呼应的。

 

第三学段对习作明确提出了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的要求,本组习作是介绍一种物品,要求学生写完以后读给同学听,看看介绍清楚了没有,不清楚的地方再改一改

 

可见,教材的编排从多个角度与侧面对课标进行了密切的对应,这是我们在解读教材中首要关注的。

 

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相关阅读说明性文章的经验。

 

本单元说明性文章是以前所学习的说明性文章的延伸与发展。可见,阅读说明性的文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学生甚至有可能在课外阅读中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但是,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中才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可见,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学会运用对学生来讲是崭新的一页,也将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点。

 

2.说明性文章并不因为有了说明这一特性的存在而导致文章语言的干涩。的,相反,说明性文章的语言更为准确精练,而且,有时还可以很优美,比如《松鼠》一文。因此,教师要将带领学生体会说明性文章语言的特色作为另一个重点。因为,只有体会到了,领悟到了,学生才会真正地表达。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

 

2.抄写、听写词语,体会说明性文章语言的特点,积累语言;

 

3.阅读本组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并能在表达中加以运用;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整体构思及设计

 

一、确立整体导读观,让每个教学点都焕发系统张力

 

从教学的有效性出发,本组课文的导读最为必要置于整体的教学氛围之中,虽说,本组教学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这样一种兴趣,但是,本组比较偏向让学生掌握说明方法与语言,所以,知识比较偏向单一。所以,本组课文需要放在一个整体中来进行教学。这样才不会使一些说明的讲授变得枯燥。同时,教学的过程也是让学生掌握说明方法的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一方面应重视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另一方面应重视让学生运用这些说明方法,而课文后都相应地配备了练笔,如《鲸》一课根据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的自述为内容写一篇短文,《新型玻璃》一文后的作业请你试着做一回小发明家,把你想发明的玻璃用你喜欢的方式写出来,当然,对于口语交际和习作而言,就是完全放手的练习了。

 

在确立整体教学眼光的同时要注意把握好每篇课文以及每个练习的训练作用。下面以课文为例加以说明。《鲸》一文作为一组课文的统领,这篇课文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做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教师应该这篇课文的导读作为一个引子,让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而《松鼠》一文重点则在让学生思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