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如何走深走实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2-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南京师范大学“百年红船歌声扬”音乐党课现场。
马海港 摄

    编者按:今年以来,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再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如何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是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回避的问题。本期,我们选取近期部分高校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体会,将他们从回望历史、面向未来中汲取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青春血脉

    汪卫斌

    高校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时,要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将党史学习教育全方位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爱党爱国的红色基因融入青年血脉,引领青年学生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思政课程建设要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挖掘育人元素。高校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将党史学习教育的价值引领功能与思政课堂的价值塑造作用紧密结合起来,将党史学习教育中的历史脉络与思政课的理论体系融会贯通。一方面,要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思政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围绕“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组织集体备课和专题研讨,将百年党史融入常规课程,纳入国家级、省级、校级示范课程,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推动“思政课程+党史学习教育”同向同行。另一方面,高校要不断拓展思政课教学形式和手段,借鉴党史学习教育红色研学等形式开展沉浸式教学、体验式教学,通过讲历史的方式,将百年党史里一页页历史篇章、一段段感人事迹、一个个鲜活面孔中蕴藏的深厚价值底色讲透彻、悟深刻,把百年党史中的一些历史问题讲清楚、辨明白,引导大学生深刻领悟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树立起与时代同心同向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红色文化教育要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精神养分。依托党史学习教育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进一步在传承红色基因中赓续精神血脉,彰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色调”。一方面,要因势乘便用好红色元素。高校要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亲和力、感染力,用好校园文化中的红色元素,讲好高校在栉风沐雨中与党共同成长的故事,让学生从真实的校史事迹、珍贵的历史物件、鲜活的党员故事中感悟红色政权怎么来的、新中国怎么来的、幸福生活怎么来的。湖南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英雄辈出,饱含着丰富红色基因的大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学校深入挖掘校史中的红色元素,传承革命先辈精神,引导广大师生践行初心使命,从红色基因和光荣传统中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打造红色载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英雄,高校要用好地方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等红色教育资源,精心设计品牌活动,打造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红色教育载体,把项目式党史学习教育建设成为学生长期浸染学习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组织开展学生党员带头讲、学长学姐为新生讲、班级之间比赛讲等系列活动,做到常讲常新、常学常悟,让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在青年学子心中深深扎根、代代相传。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要从党史学习教育中凝聚发展力量。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教育部门积极推动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引导各高校把各项工作的重点和目标落在育人效果上。高校在推进“三全育人”改革中,要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要契机和典型样本,进一步深化改革举措,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一方面,要充分抓住党史学习教育契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进一步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把一切育人元素都利用起来,把学校各方面的力量调动起来,营造全校“一盘棋”的协同育人氛围,既为深化“三全育人”实效提供坚实组织保障,又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坚实支撑。另一方面,要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把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作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从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与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合,切实提升育人实效,着力培养有志气、骨气、底气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作者系湖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教育全过程

    陈祝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肩负着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政治使命。高校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场域,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对于提升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成效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融入思想理论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学史明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开展思想理论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问题。一是打造课程思政“金课”。课程思政是提高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探索。高校要以教学改革为动力,系统梳理课程思政的核心内容,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利用丰富的党史资源,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打造课程思政“金课”,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思政实践模式和路径。二是创新思政课程建设。思政课是旗帜鲜明开展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的主渠道。高校应持续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要特别注重教学理念、方法和平台创新,将党史学习教育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创新实践融入思政课教学,切实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使思政课让学生真心喜爱、毕生难忘、终身受益。

    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学史增信”。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定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一是以特色党课引领。党课也是思政课。高校应将党史学习教育中的专题党课作为对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课程,坚持上出特色、讲出“党味”,通过打造特色党课,有力激发广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二是以特色宣讲灌输。理论只有被群众掌握,才能焕发出巨大的力量。开展理论宣讲,进行理论灌输是帮助大学生掌握理论力量、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方式。高校应紧握党史学习教育中专题宣讲的有利契机,向学生讲清楚讲透彻理论热点难点问题,更好引导学生继承光荣传统、开创伟大事业。三是以特色活动渗透。校园文化活动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载体。高校要搭建党史学习教育特色文化活动平台,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筑牢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基础。

    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学史崇德”。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大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不断提升道德境界、强化道德自律、涵养道德情操,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一是开展常态化日常教育。思想道德教育重在水滴石穿,贵在持之以恒。高校应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开学典礼、毕业典礼、重大纪念日、主题党团日等常态教育活动,融入国情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校史教育等常规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时时处处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二是探索情境式主题教育。情境式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高校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首创精神,鼓励引导学生结合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创新探索情境式教育模式,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其中、身临其境、深受教育。三是深化新时代榜样教育。典型示范和榜样带动对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高校应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大力宣传新时代先进人物和学生身边的朋辈典型,引导学生学习先进事迹,对标先进典型,感受榜样力量,争做时代先锋。

    融入社会实践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学史力行”。着力深化实践育人体系建设,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主动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伟大实践,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奉献国家、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任务。一是用好红色资源。红色资源是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优质资源。高校要引导学生深入红色教育基地、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改革开放前沿阵地,通过重走红色土地、寻访红色人物、开展现场研学和志愿服务,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二是助力国家战略。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的需要是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重要指向。高校应紧扣国家和地方“十四五”规划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通过开展义务支教、科技帮扶、文艺展演、法治宣传等,引导青年学生切实服务乡村振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用实际行动诠释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三是奉献服务一线。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是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根本目的。高校要组织广大学生深入乡村、社区、西部等基层一线,开展下沉式、进驻式的实践锻炼和学习体验。要精心设计实践路线,共同打造实践基地,引导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基层一线上好社会实践这堂大思政课,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